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College of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Science,GXU)的前身為創建于1931年的廣西大學理學院,是中國較早建立的大學理學院之一。歷經80多年的發展,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已成為廣西大學集數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專業教育為一體,理、工、文學科優勢互補,辦學特色鮮明的學院。 截至2020年3月,學院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2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與電氣工程學院共建復雜系統控制與優化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辦學歷史
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前身為廣西大學理學院數學系,創建于1931年。
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廣西大學停辦。
1958年,恢復廣西大學,重建數學系。
1993年,數學系更名為數學與信息科學系。
1997年,數學與信息科學系與物理系合并成立理學院。
2003年6月,撤消理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系與校信息系統工程研究所合并成立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2014年以來,學院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3項,省部級項目39項,其它科研項目25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發表SCI收錄的學術論文167篇、EI收錄的學術論文22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廣西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
科研平臺
學院“運籌學與最優控制創新團隊” 為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決策模型及其應用創新團隊”為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數學及其應用實驗室”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學院在實驗室共投入建設經費約800萬元,有配套科研用房面積約52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資產總值517.8萬元。實驗室建有供學術交流的多功能報告廳;建有供師生從事科研教學的運籌與優化、科學計算實驗室、復雜系統智能控制實驗室、數據挖掘與商業智能實驗室、金融數學、統計與決策實驗室、“互聯網+”創新創業工作室等專業實驗室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院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系、計算科學系、管理科學系、信息科學系、金融數學系、公共數學一系(高等數學系)、公共數學二系(工程數學系),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3月,全院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教輔/管理人員14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新體系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2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0人。學院現有“國家杰青”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優青”1人;“廣西八桂學者”1人;“廣西杰青”3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廣西“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1人。
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應用數學、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等五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統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 “運籌學與最優控制”創新團隊獲得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設,2013年“數學”一級學科列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共建復雜系統控制與優化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教學建設
《數學模型》《高等數學》《運籌學》《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數學聊齋》等獲廣西自治區精品課程。2014年以來,榮獲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榮獲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3人;榮獲廣西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6項、二等獎28項;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36項。
各類學生活動貫穿學生整個大學時期,實現活動全覆蓋,活動參與率達到100%。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廣西高校計算機應用大賽、全國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競賽中,取得顯著成績。2014年以來,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科技創新獎勵328人次,其中9人次獲國際一等獎,17人次獲得全國一等獎,28人獲得全國二等獎,45人次獲得全國三等獎,277人次獲得自治區獎項。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陳聚
院長:鄧引斌
黨委副書記:郭海燕
副院長:劉海東(分管行政)
副院長:袁功林(分管科研、實驗室、研究生)
副院長:黃敢基(分管教學)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