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隼雕
靴隼雕:別名靴雕、靴隼鵰,為隼形目、鷹科、隼雕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西南部,歐洲南部、非洲南部。野生于山地森林和平原森林地帶,尤其喜歡針葉林和混交林,有時也進入農(nóng)田耕地和村莊附近。1788年命名。在我國新疆為夏候鳥,東北旅順和河北為偶見冬候鳥。2021年列為我國2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型猛禽,常單獨活動,遷徙期間成群。善飛行,兩翅扇動甚快,常在森林中樹木間穿梭。飛行技巧甚為高超和靈巧,有力而迅速。有時亦見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滑翔時兩翅微向前舉,翼角彎向后,翅呈半疊狀。
科目分類:鷹科
生存環(huán)境:叢林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性情分類:猛禽
最大體型:51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2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肉食
靴隼雕形態(tài)特征
體長42-51cm,翼展113-138cm,重510-1250g。前額、眼先白色,頭頂至后頸和頸側(cè)茶褐色或茶棕色,具暗褐色縱紋,尤以頭頂較寬。通常有窄的黑色眉紋,背、腰土褐色,肩外側(cè)、最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較淡,具有寬闊的白色或淡皮黃色羽緣和暗色羽軸紋。大覆羽和初級覆羽黑色,具窄的淡色羽緣。暗色型體羽暗褐色,綴有淡紅色,特別在下體。胸和腹具暗色縱紋,尾淡紅褐色。虹膜褐色,嘴天藍色或淡藍色,尖端黑色,蠟膜和嘴裂黃色,腳暗黃色。
靴隼雕生活習性
遷移多在3-4月、9-10月。巢區(qū)很寬,從西班牙和北非到中國東北,分布在中緯度地區(qū)。
靴隼雕飼養(yǎng)方法
覓食主要在各種類型的森林中。覓食方式主要是隱蔽在樹枝葉間,當獵物出現(xiàn)時突然出擊,沖向獵物。也在林木間高速飛翔追捕獵物。有時也在高空翱翔、盤旋搜尋獵物,發(fā)現(xiàn)后通過翅的彎曲和收疊,急速俯沖下來捕捉。主要以嚙齒動物為食,如鼠類、野兔,此外還捕食鳥類、爬行動物。
靴隼雕雌雄分辨
雌鷹體型較大,雄鷹510-770g,雌鷹840-1250g。幼鳥更富于棕色,特別是下體,同時下體的縱紋這次較成鳥更粗著。
靴隼雕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4月做求偶飛行,并不斷地鳴叫。營巢于森林中高大的喬木上。雌雄親鳥共同筑巢,巢呈盤狀,有時亦利用其他鳥的舊巢。每窩產(chǎn)卵通常2枚,偶爾多至3枚或少至1枚。卵藍色、白色、綠白色或灰白色,有時被有不明顯的淡紅色或黃褐色斑,卵橢圓形。第一枚產(chǎn)出后開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持續(xù)約32-34天。幼鳥生長緩慢,大約50-60天左右就開始離巢,但它們會在父母提供的巢穴中停留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