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蜂鳥
吸蜜蜂鳥別名神鳥、侏儒蜂鳥、古巴吸蜜蜂鳥,為雨燕目、蜂鳥科、吸蜜蜂鳥屬鳥類,原產于北美洲古巴特有鳥類,分布于哈瓦那、安迪亞、莫瓦、馬亞里、關塔那摩沿岸以及領近的青年島等地。主要棲息于附近有茂密灌木叢、藤類和附生植物的成熟林和林緣地帶,也在山谷、花園和沼澤地活動。1850年命名。吸蜜蜂鳥每天采花上千朵,是名副其實的采花大盜。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它賴以生存的熱帶、亞熱帶森林和沼澤地遭到嚴重破壞,這種微型小鳥的種群數量大幅減少,淪為瀕危鳥類,亟待人類保護。
世界上最小的鳥類(體長6cm以下)、最輕的鳥類(重約2g)、最小的鳥卵(比句號大一點)、最小的鳥巢(只有頂針大小)、羽毛最少的鳥類(不到1千根)、體溫最高的鳥類、最小的溫血動物。
科目分類:雨燕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灰色_藍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6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6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植物
吸蜜蜂鳥形態特征
頭體長5.6-6.5cm,包括嘴及尾羽的長度,通常嘴和尾羽會占總身長的1/2。體積比虻還小,粗細不及熊蜂。平均體重只有2克,比一枚硬幣還輕,喙細長如針,舌頭則如一根纖細的線。雄鳥上身為有光澤的藍綠色,喉鮮紅色,喉頸部有彩虹色橫向羽狀,腹部為白色。與其他蜂鳥相比,看似豐滿矮胖,如同閃亮的小寶石。它還是羽毛最少的鳥,全身的羽毛不超過1000根。振翅時能發出蜜蜂飛行的嗡嗡聲,因此得名。
吸蜜蜂鳥生活習性
種簡單的單音重復構成的高聲調鳴唱,每一音調持續不到一秒鐘,音似“吱吱、喳喳”聲。它飛行技巧高超,翅膀8字形煽動,能懸停、橫向甚至向后飛行。
吸蜜蜂鳥飼養方法
由于活動耗能巨大,每天所吃食物達其體重的一半。與其他鳥類相比,體溫也是最高的,還需要大量飲水。吸蜜蜂鳥主要以花蜜為食,細長的喙特別適合采食長筒狀花卉,一天之內能采食花朵1500朵,是熱帶花卉重要的授粉者。雄鳥劃定覓食領域,并驅趕闖入領地的其它雄鳥和大型昆蟲,比如大黃蜂和天蛾等。尤喜蔗糖濃度高達15-30%的花蜜。也食小型蜘蛛和昆蟲,常于夜間飛行中捕食,筑巢期的雌鳥每天可捕捉2千多只昆蟲,昆蟲蛋白質的攝取對其繁殖季喂養后代尤為重要。
吸蜜蜂鳥雌雄分辨
成年雌鳥上體羽毛藍綠色,下體羽毛白色或淺灰色,外側尾羽之翼尖呈白色。
吸蜜蜂鳥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雨季結束、干燥季剛開始,許多喬灌木開花的3-6月。一窩產卵2枚,卵重0.2克,白色如豌豆大小,孵卵期14-16天。雌鳥獨自育雛,雛鳥食物由雌鳥反哺后喂入,約18-38天雛鳥羽毛長成離巢,1年左右可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