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猿雕
食猿雕別名食猴鷹、菲律賓鷹、菲律賓雕,為隼形目、鷹科、食猿雕屬鳥類,原產于亞洲菲律賓特有物種,棲息于棉蘭老島的雨林、開闊的草原地帶,全球僅存不到500對,屬極危物種。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樹冠之中隱蔽地飛行捕食。從一個山谷飛往另一個山谷時,則在森林樹冠的上方采用翱翔的飛行方式飛翔。1897年命名,無亞種。
菲律賓的國鳥、世界第2大猛禽、是自然界最頂尖的獵食者之一,黑貓警長里的終極大反派。它威風八面,頭頂的褐紅羽毛迎風而立,被稱為最高貴的飛翔者、鳥中硬漢。體格健碩、性情兇猛,因最喜歡吃猿猴而得名。
科目分類:鷹科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白色_褐色
性情分類:猛禽
最大體型:120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肉食
食猿雕形態特征
頭體長90-120cm,翼展200-250cm,重6-7kg。恰似它那精光閃閃的銳利眼神所傳達出的桀驁不馴,它是飛天遁地的高手,雙爪一蹬,立刻縱入空中。喙和爪均強健,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于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具有短而寬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能夠敏捷地飛行和突然增加速度,特別適合于在森林中活動。啄食猴子時十分兇殘。
食猿雕生活習性
習性與美洲角雕非常相似,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每對差不多要占領30-50平方公里以上的領域。在它的領域內,大多數動物都是其獵捕的對象,尤其是獼猴等各種猴類、蛇、靈貓等樹棲動物。有時它還喜歡隱藏在犀鳥的洞穴附近,伺機捕殺那些來給在洞穴中孵卵的雌犀鳥送食物的雄犀鳥。善于在低空盤旋,一且發現獵物,就會閃電般俯沖而下,先啄瞎獵物眼睛,并撕成碎塊充饑。
食猿雕飼養方法
性格兇殘、冷血,主要以蛇、蜥蜴、獼猴等樹棲動物為食。它是獵捕大師,健壯有力的雙爪,甚至能抓起豬、狗等中型家畜。壽命30年。
食猿雕雌雄分辨
雌鳥顯著大于雄鳥。
食猿雕繁殖方式
每年10-12月開始營巢,大多選擇生長在山谷斜坡的大樹,將巢筑在附生在大樹上的蕨類植物形成的平臺之中,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30米左右。每窩僅產1枚卵,孵化期大約為2個月。在自然狀態下,食猿雕的繁殖率極低,不僅產卵的數目太少,而且哺育一只幼鳥要花2年時間。因為幼鳥長齊羽毛需要4個多月,而且即使已經長齊了羽毛的幼鳥,仍然要在親鳥的領域中逗留到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