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K
8231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別名圣文生亞馬遜鸚鵡、圣文森亞馬孫鸚哥,為鸚形目、鸚鵡科、亞馬遜鸚鵡屬鳥類,原產于僅分布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圣文生島上,棲息于海拔125-1000m的潮濕森林中,但是較喜愛在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動。一個暴風或颶風也可能毀掉整個族群,一些專門收集稀有鸚鵡的人也會使當地人偷抓幼鳥或盜捕成鳥作為寵物買賣。1902年時島上大部分主要的棲息地都因火山爆發而毀滅。1837年命名。
圣盧西亞和圣文森的國鳥。該屬中羽色最鮮艷、最華麗的品種,體型大,加上身上的羽毛五彩繽紛。應島上的棲息環境遭到人為破壞,導致其數量極其稀少,瀕臨絕種,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一級保育類鸚鵡。
科目分類:鸚形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黃色_紫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41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谷類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形態特征
頭體長39-41cm。前額、頭頂和眼睛部份為白色帶有些淺淺的黃色,連接頸部后面的橘黃色,臉頰、喉嚨、耳羽以及覆羽附近為藍紫色,脖子部分的羽毛分布從綠色到橄欖綠,邊緣帶有點黑色。胸部和下腹部為青銅棕色,每片羽毛均有細窄的白邊。尾巴下面的覆羽為黃綠色。肩膀下面、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羽毛色調為青銅棕色到橄欖綠色,尾巴上方的羽毛尖端為綠色。鳥喙為臘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生活習性
喜愛群居,通常成對或20至30只一起活動。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飼養方法
鳥舍中的圣文生亞馬遜很有攻擊性,需成對分開飼養,需要大的生活空間。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繁殖方式
由于圣文生亞馬遜的數量在鸚鵡養殖中非常稀少,成功案例也很少,困難度相當相當高,是最難繁殖成功的鸚鵡之一,所以人工繁殖的資料并不很健全。約于春天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約產2-3顆卵,孵化期26-28天,幼鳥在9-10個星期大時羽毛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