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角雕
美洲角雕別名哈佩雕、哈比鷹、哈佩角雕,為隼形目、鷹科、角雕屬鳥類,原產于南美洲背部至中美洲地區,包括阿根廷、巴拿馬、巴拉圭、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國。棲息于熱帶雨林、開闊平原、草地,在熱帶低地森林的上冠層筑巢和休息。1758年命名,無亞種。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瀕危物種。
巴拿馬國鳥,南美洲最大及最強壯的猛禽,號稱鳥中大白鯊。頭部和頸部呈淡灰色,有兩個鮮明頂冠。羽毛豎起時,面部形成“光盤”狀臉龐。有長長的尾巴,寬而圓的翅膀。喙和爪均強健,腿部羽毛一直覆蓋接近至腳爪。
科目分類:鷹科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白色_灰色
性情分類:猛禽
最大體型:102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肉食
美洲角雕形態特征
頭體長89-102cm,翼展176-224cm,重4-9kg。上體羽毛呈灰黑色,胸腹部則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頸部有黑色間帶。尾巴是黑色、灰白色和灰色組成的條紋。眼睛灰棕色,腿和腳爪是黑色和黃色,并具蠟質。腿和腳爪強大有力,后趾爪達到6厘米長,非常強大。憑借腳爪的巨大威力捕食。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于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于脛部長度。
美洲角雕生活習性
美洲角雕雖然體型巨大,但飛行時發出的聲響卻非常小,即使在獵物頭頂上掠過,也不容易被察覺。與其他猛禽一樣,巧妙地在樹梢間和頂冠活動,有時棲息在樹枝上。它們的爪極度強壯,可以壓住獵物,施加的壓力達4.1帕斯卡。也可以抓起超過其體重3/4的獵物。
美洲角雕飼養方法
肉食性,獵物主要有樹棲哺乳動物,如吼侯、長鼻浣熊及樹懶,它們也會攻擊其他鳥類,如金剛鸚鵡,爬行類動物,如綠鬣蜥。平均每周兩次覓食和捕食,但如果情況需要,也能夠在十天內快速連續捕食。
美洲角雕雌雄分辨
雌鳥顯著大于雄鳥。
美洲角雕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大樹上以樹枝筑巢,高度38-40m之間。每次會生2枚卵,卵呈白色,孵化期約56天,在這期間雄鳥為雌鳥捕食,約每周一次。雛雕出生后6個月就會換羽,但父母仍會照顧它多6-10個月。雛鳥約5個月可以飛行,然而,在好幾個月內飛行距離很少超過100米。幼鳥的成長期為兩年,但要到了四五歲左右才完全成熟,有繁殖能力。在育雛期若對其巢造成騷擾或威脅它們的雛雕,它們會變得很有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