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麻雀別名家雀、霍雀、瓦雀、只只、嘉賓、硫雀、老家賊、歐亞樹麻雀,為雀形目、雀科、麻雀屬鳥類,原產于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從大西洋海岸,包括英倫三島,往東到太平洋岸鄂霍次克海、薩哈林島、庫頁島,最北出現挪威北緯70度左右。棲息于海拔300-3500m,主要為人類居住環境,如城鎮、鄉村、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澤和農田。1758年命名,共10個亞種。一般均為地方性留鳥,在當地繁殖。
是世界分布最廣、數量多、人類居住地最為常見的鳥類之一。兩翅與其身體相比較,相當短小,故不能遠飛,往往僅在短距離間活動。飛行時速度每秒不超過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飛行不能持續到4分鐘。
科目分類:雀形
生存環境:農田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15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麻雀形態特征
頭體長12-15cm,重14-24g。額、頭頂至后頸栗褐色,頭側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頭側極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縱紋。頦、喉黑色,其余下體污灰白色微沾褐色。翅上有兩道顯著的近白色橫斑紋。虹膜暗紅褐色,嘴一般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腳和趾等均污黃褐色。鳴聲極噪雜,略似zek-zek-chi。平時總是三五只或更多的群集,嘰嘰喳喳叫得不休,特別是集大群時,百米以內均可聽到。
麻雀生活習性
性喜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特別是秋冬季節,集群多達數百只,甚至上千只。性活潑,頻繁的在地上奔跑,并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顯得較為嘈雜。找食時很機警,如地上撒有糧食,它總是先向四周巡視后,覺得安全,才會有更多的鳥飛去。而任何一個突然的聲響,都會毫不例外地全被驚飛。
麻雀飼養方法
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覓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動的范圍大都在2-3km之內,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巖穴內以及村旁的樹林中。食性較雜,主要以谷粒、草子、種子、果實等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間也吃大量昆蟲,特別是雛鳥,幾全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尤以甲蟲等鞘翅目昆蟲居多,其次為鱗翅目和同翅目昆蟲。
麻雀雌雄分辨
雌鳥似雄體,但色彩較淡或暗,額和頰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帶黃色。
麻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3-8月,繁殖的早晚隨地區而不同。1年繁殖2-3次,也有多至4次。巢筑好后即開始產卵,通常每天產卵1枚,每窩產卵4-8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有白色或灰白色,或白色稍沾灰藍色。卵呈橢圓形,卵重2-2.6g。卵產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雄鳥輪流進行,孵卵期12±1天。雌雄親鳥共同覓食喂雛,每天喂食200次左右,經過15-16天的喂養,幼鳥即可出飛離巢,離巢的幼鳥仍需親鳥喂食1周左右才能獨立覓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