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背山雀(丁丁拐、花臉雀、青背山雀)
綠背山雀別名丁丁拐、花臉雀、青背山雀,為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鳥類,原產于亞洲南部,中國國(西南各省)、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地。我國的分布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野生于1000-4000m的高海拔山區,常出沒于林緣。冬季常向下遷移到低山和山腳及平原地帶,有時也出現在果園、庭院和農田地邊的樹叢中。1830年命名,共4個亞種。
鳴聲與大山雀相近,但聲響而尖且更清亮,似“吇吇-黑黑”或“吇吇-黑”,受驚時叫聲急促,并低頭翹尾,不時左右窺視。與大山雀一樣,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屬較為稀有的森林益鳥。鳴叫發出“嘖吱-嘖吱”的聲音。
科目分類:雀形
生存環境:叢林
顏色分類:黑色_綠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14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5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綠背山雀形態特征
體型略大,約13cm左右。額、眼先、頭頂、枕至后頸黑色具藍色光澤,眼下、面頰、耳羽和頸側白色,后頸黑色向兩側延伸,沿白色臉頰下緣與頦、喉和前胸黑色相連,使臉頰白斑被圍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白斑。上背和兩肩黃綠色,后頸黑色下面亦有一白斑,白斑與上背間黃色,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暗灰藍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鉛黑色。亞種Yunnanensis較指名亞種上體綠色更為鮮亮。
綠背山雀生活習性
屬留鳥,習性與大山雀,冬季成群。性活潑,行動敏捷,喜成群活動。整天不停地在樹枝葉間跳躍或來回穿梭活動和覓食,也能輕巧地懸垂在細枝端或葉下面啄食昆蟲,偶爾也飛到地上覓食。
綠背山雀飼養方法
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所吃種類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瓢蟲、螞蟻等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此外也吃少量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綠背山雀雌雄分辨
雌雄羽色及體型都較為相似,最為顯眼的是肩部綠色區域與頸部黑色區域交界處有一條細的亮黃色環帶。雌鳥腹部中央黑色縱帶較雄鳥稍較細窄,其余和雄鳥相似。幼鳥和成鳥相似,體色較暗淡而少光澤,頭側白斑沾黃,腹部黃色亦較淡,腹中央不具黑色縱帶或黑色縱帶不明顯。
綠背山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于天然樹洞中,也在墻壁和巖石縫隙中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巢穴用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作為材料。巢呈杯狀,主要由羊毛之類的動物毛構成,有時混雜有少量苔蘚和草莖。每窩產卵通常4-6枚,有時多至7-8枚。卵白色、具紅褐色斑點,和大山雀的卵很相似。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常帶食物喂雌鳥,雛鳥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