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磯鶇
藍磯鶇別名麻石青,為雀形目、鹟科、磯鶇屬鳥類,原產于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非洲北都地區,包括中國、菲律賓、東南亞、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主要棲息于多巖石的低山峽谷以及山溪、湖泊等水域附近的巖石山地,也棲息于海濱巖石和附近的山林中。在中國西藏也出現在海拔3900m以上的河石灘灌叢。1758年命名,共5個亞種。夏季時常棲息于多巖石的山地或海岸上。冬季時南遷,多到山腳平原地帶,有時也進到城鎮、村莊、公園和果園中。
馬耳他國鳥,善于鳴叫,富有音韻,十分動聽。體型中等,羽色青石灰,雄鳥上體幾乎純藍,兩翅和尾近黑色,下體前藍后栗紅色。雌鳥上體藍灰色,翅和尾亦呈黑色,下體棕白,各羽綴以黑色波狀斑。
科目分類:鹟科
生存環境:山地
顏色分類:褐色_藍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23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2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昆蟲
藍磯鶇形態特征
頭體長19-23cm,重45-64g。眼先近黑,翅上的小覆羽藍色,余羽均黑褐,而外狹緣以藍色,大覆羽和次級飛羽大多微具白端,尾羽黑,羽緣帶藍。虹膜暗褐,腳和趾均黑褐色。繁殖期間雄鳥常站在巢附近突出的巖石頂端或小樹頂枝上高聲鳴叫,時而飛去又飛回,或從一處飛向另一處,時而又將尾呈扇形散開和翹到背上。
藍磯鶇生活習性
單獨或成對活動。繁殖期間雄鳥站在突出的巖石頂端或小樹枝頭長時間的高聲鳴叫,昂首翹尾,鳴聲多變,清脆悅耳,也能模仿其他鳥鳴。
藍磯鶇飼養方法
多在地上覓食,常從棲息的高處直落地面捕獵,或突然飛出捕食空中活動的昆蟲,然后飛回原棲息處。主要以甲蟲、金龜子、步行蟲、蝗蟲、鱗翅目幼蟲、蜂、毛蟲、蜻蜓、叩頭蟲等昆蟲為食,尤以鞘翅目昆蟲為多。
藍磯鶇雌雄分辨
兩翅和尾與雄鳥相似,但較蒼淡,翅上的覆羽和飛羽均綴以白緣。眼先污白;頰和耳羽暗褐,而綴以白色細點。頦和喉及喉側等均白或棕白色,各羽均緣以圈狀黑斑。胸以下略同,但這些圈狀斑卻轉為橫斑。尾下覆羽棕色更著。喉的中央有時并無斑雜,但此部并不成為一個塊斑狀。
藍磯鶇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巢置于山腰的巖隙間,形似碗狀。巢基以苔蘚、枝條、樹皮等所造成,內墊以細草,須根等。每窩產4枚卵,淡藍色,有時在鈍端處綴以紅褐色細點。通常營巢于溝谷巖石縫隙中或巖石間。每窩產卵3-6枚,多為4-5枚,卵淡藍色或淡藍綠色、有的在鈍端被有少許紅褐色斑點。卵產齊后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警戒,孵化期12-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鳥共同育雛,在巢17-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