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翅金剛鸚鵡
藍翅金剛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金剛鸚鵡屬鳥類,原產(chǎn)于南美洲,包括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東北部,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熱帶與亞熱帶的常青樹林與落葉性樹林內(nèi),空曠的地區(qū)較難見到其蹤跡。由于棲息地的過度開發(fā),人為盜捕使其數(shù)量大量減少,在巴拉圭的族群已瀕臨絕種,也受當?shù)卣姆杀Wo。1816年命名。
族群棲息地與藍頭金剛鸚鵡相鄰或重疊,且兩者形態(tài)非常相似,但其面部裸皮為黃色,人工飼養(yǎng)下的則會變成白色。叫聲粗嘎刺耳,通常早晨和黃昏會定時大聲鳴叫。
科目分類:金剛
生存環(huán)境:叢林
顏色分類:藍色_綠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45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5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谷類
藍翅金剛鸚鵡形態(tài)特征
頭體長41-45cm,體重265克。鳥體大部份為綠色,前額有紅色小片的羽毛,下腹部兩側(cè)有類似V字型的橘紅色羽毛,頭頂靠近鳥喙的地方為深藍色,頸背和臉頰兩側(cè)帶有點藍綠色,翅膀和其主要覆羽為藍色,翅膀邊緣則為藍綠色,翅膀內(nèi)側(cè)的覆羽為橄欖綠,尾羽為藍色,尖端并帶有一點紅棕色,尾羽內(nèi)側(cè)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臉部的裸皮為白色,虹膜為橘紅色。
藍翅金剛鸚鵡生活習性
喜歡在森林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和沿著靠近海岸的森林活動,在繁殖季節(jié)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急速的飛行的方式很特別,和一般的小金剛并不相同。
藍翅金剛鸚鵡飼養(yǎng)方法
天然食物有種子、水果等,也會至玉米田與谷物田中覓食,無其它更詳盡的記載。壽命可以長達50-60歲。
藍翅金剛鸚鵡雌雄分辨
成年雄鳥的前額紅色羽毛比較多,而雌鳥前額的紅毛則很少。但是幼鳥的前額紅色羽毛也很少,所以無法分辨雌雄。
藍翅金剛鸚鵡繁殖方式
是最多產(chǎn)的金剛鸚鵡之一,其窩卵數(shù)也是金剛鸚鵡中最多的種類之一,在國際間的繁殖成果較佳,繁殖難度較許多金剛鸚鵡低些。繁殖期間不應時常打擾,其對巢箱的檢查十分敏感。一窩約產(chǎn)4-5枚卵,不同于一般中大型鸚鵡,每顆蛋生出的時間通常間隔3天,與一般中大型鸚鵡的2天不同,所以孵化后的幼鳥年紀可能相差10天甚至10多天,孵化期約24-26天,10-12周后羽毛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