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K
7655
滕王閣
-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地處贛江東岸,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
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基本信息
- 滕王閣
- Pavilion of Prince Teng
-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仿古街58號
- 1989年10月8日
- 08:00-18:30
- 13000 m2
?
?
?
歷史沿革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閣名“滕王閣”。?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宋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
元初,滕王閣幾經戰亂破敗不堪。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
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滕王閣,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
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毀于兵火。?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撫蔡士英重建滕王閣。?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安世鼎重建。?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中丞宋犖重建。?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張志棟重建。?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惟“御碑亭”幸存,江西巡撫郎廷極重建。?
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閣毀于大火。?
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岳重建滕王閣。?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閣毀于大火,后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巡撫傅繩勛重建。?
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起義軍翼王石達開奉命出征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滕王閣毀于兵火,后重建。
清光緒末年(1908年),滕王閣毀于大火。?
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滕王閣,規模減小。
1983年10月1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奠基。
1985年10月22日,滕王閣重建工程正式開工。
1989年10月8日,重建的滕王閣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
建筑格局
總體外觀
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仿宋式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一級高臺之上為二級高臺(城墻臺座),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
內部結構
主閣:主閣的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大廳: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
一層
滕王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西廳是閣中最大廳堂,西梁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
二層
? ? ? ?第二層正廳的墻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杰圖》,畫高2.55米,長20余米。?
三層
四層
第四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墻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
五層
第五層為回廊四繞的明層。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
六層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
建筑特色
滕王閣在組織空間、布置空間和擴大空間方面,創造性的解決了聲、影 、光 、色的一系列難題,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意境;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筑審美的特點,通過意境虛景與實景融為一體,交織出一幅絢麗多姿而又變幻莫測的風景圖畫。?
從平面方向看,滕王閣建筑群形成了閣、廊、亭的排列順序,組群建筑的藝術處理隨著組群的性質與規模大小產生各種不同方式;滕王閣的主體建筑是閣本身,通過與輔亭壓江亭和挹翠亭以及起連接作用的回廊構成了一種類似音樂的節奏感,給游人以音樂的美感。
歷史文化
相關詩文
王勃
王勃(約650~約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其人擅長五律和五絕,著有《王子安集》等。
風俗文化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做是吉祥風水建筑,古謠云:“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筑,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于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圣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勝陳友諒后,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
?
所獲榮譽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游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榕門路仿古街58號。
?
開放時間
07:30-18:45(夏)
08:00-17:15(冬)
交通情況
公交線路:南昌市乘南昌公交25路、南昌公交26路、南昌公交38路、南昌公交39路、南昌公交52路、南昌公交170路至滕王閣站下車即可到達。
地鐵:南昌地鐵1號線滕王閣站2號出入口(到景區西南大門的人杰廣場)或萬壽宮站3號出入口步行至滕王閣景區正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