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傳
著名傳記作家艾薩克森以近距離的觀察視角,揭開了如今全球引人注目、富有爭議性的創新企業家的神秘面紗:他善于突破常規,引領全球進入電動汽車時代、私人太空探索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還將推特收入囊中。
埃隆·馬斯克小時候在南非生活,那時他經常遭受校園欺凌,但同父親給他造成的情感創傷相比,這些傷痛都微不足道。他的童年浸透了人性,這將他塑造為一個堅強而又脆弱的男孩,他對風險的容忍度極高,渴望營造出富有戲劇性的生活,讓人類文明成為星際文明是他的宏大目標。
2008年,SpaceX的火箭在前三次發射過程中接連爆炸,特斯拉也即將破產,這是他生命中地獄般的至暗時期。在颶風來臨時,他是最興奮的人之一。動蕩的環境和劇烈的沖突對他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有時他甚至渴望這些東西,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他努力維持卻未能持久的戀愛關系中。每當面臨艱巨的挑戰,緊張感常常讓他夜不能寐,甚至嘔吐不止,但這些都是他賴以為生的養分。
2022年年初,也就是在SpaceX成功發射了31顆衛星、特斯拉賣出了近100萬輛汽車、埃隆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一年后,對于自己一再挑起戲劇性沖突的背后動機,他略帶感傷地談起了他的反思。
他說:“我需要改變我的思維模式,不能一直處于危機戰備狀態,我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大概14年,或者說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這更像是一個自怨自艾的評價,而不是在表達新年新氣象的決心。他一邊做出了這些反思和保證,一邊還在秘密買入推特的股票。
兩年來,艾薩克森形影不離地跟訪馬斯克,參加他大大小小的會議,與他一起走訪工廠,深度采訪了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和對手。艾薩克森揭開了馬斯克內幕故事的面紗,其中有蕩氣回腸的勝利,也有跌宕起伏的亂局,令人拍案稱奇。這些故事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個在馬斯克心底驅使著他的惡魔,是不是也是推動創新與進步所必需的呢?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