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天胡荽
南美天胡荽(學名:Hydrocotyle verticillata?Thunb.)是五加科、天胡荽屬多年生挺水或濕生植物。蔓生,節上生根。葉互生,盾狀著生,有長柄,圓盾形,邊緣波狀,草綠色,葉面油亮有光澤。傘形花序,呈輪狀著生,花白色至黃綠色。雙懸果心狀圓形,兩側扁壓,圓鈍。?
原產于熱帶美洲地區,在中國廣泛分布于澳門、廣東、臺灣以及華東地區。?喜生于濕潤的河岸,沼澤,草地中。
葉圓潤可愛,狀似一片片小荷葉,較為美觀,且習性強健,適生性強,常用于公園、綠地、庭院水景綠化,多植于淺水外或濕地;也可盆栽用于室內裝飾。全草入藥。中醫用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肺結核、身體虛弱、性器官疾病等。
植物學史
研究者在檢索南美天胡荽的學名時會發現其最常出現的是Hydrocotyle vulgaris?L.,包括園林行業、園藝花卉行業,甚至科研論文使用的都是這個學名,也有一些文獻使用Hydrocotyle leucocephala?Cham. & Schltdl.(白頭天胡荽)這個學名。
然而在中國廣泛栽培的所謂“南美天胡荽”應該是Hydrocotyle verticillata?Thunb.,而Hydrocotyle vulgaris?L.在中國并沒有分布,也未見引種栽培。從世界分布上來說,前者分布于美洲(包括南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南部,后者分布于歐洲和大洋洲,因此就中文名而言,Hydrocotyle verticillata?Thunb.仍然稱為南美天胡荽或者香菇草。
形態特征
多年生挺水或濕生植物。蔓生,無毛,株高5-15厘米,節上生根。莖頂端呈褐色。葉互生,盾狀著生,有長柄,圓盾形,直徑2-4厘米,邊緣波狀,有鈍圓齒,草綠色,葉面油亮有光澤,葉脈15-20條呈放射狀。
傘形花序,呈輪狀著生,花白色至黃綠色。雙懸果心狀圓形,兩側扁壓,圓鈍。
產地生境
原產于熱帶美洲地區,在中國廣泛分布于澳門、廣東、臺灣以及華東地區。喜生于濕潤的河岸,沼澤,草地中。喜光照充足的環境,性喜溫暖,怕寒冷,在10-25℃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于5℃。
生長習性
南美天胡荽葉柄的生長量對光線強度極為敏感,在光照弱的情況下,會將生長重心集中在葉柄,增加葉片的高度,以獲得更多的陽光,在陽光直照的條件下匍匐莖分支數增加,更易形成網狀密集的地下匍匐莖。
繁殖方法
南美天胡荽可通過莖節進行無性繁殖,也可產生種子進行有性繁殖,其中無性繁殖是其最主要的擴散方式。?
栽培技術
南美天胡荽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即便是放在室內觀賞,也要擺放在光線明亮之處。南美天胡荽適宜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可用底部無排水孔的盆缽栽培,壤以保持有足夠的水分。作為盆藝小品,不要求其生長太快,可不必施肥。冬季應移至室內光照充足處養護,不低于0℃可安全越冬。栽培中要注意摘除黃葉、爛葉或其他影響美觀的葉子,生長旺盛時注意剪除過多的葉片,以增加內部的通風透氣,有利于其正常生長。?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葉圓潤可愛,狀似一片片小荷葉,較為美觀,且習性強健,適生性強,常用于公園、綠地、庭院水景綠化,多植于淺水外或濕地;也可盆栽用于室內裝飾。
南美天胡荽生長迅速,成形較快,常在水體岸邊叢植、片植,在大中型水體如湖泊溪流、花園池塘、庭院水景等水體岸邊均可見它的身影,另外還可作為景觀細部設計的材料用于室內水體綠化,在其原產地最常作為水族箱的前景植物栽培,其獨特的生長習性、似小蘑菇的葉子、適宜的株高使得它成為一種非常理想的前景植物。在中國華東地區最常見的栽培方式是盆栽,將其種植于不同形狀、材質的器皿或工藝花盆中,其小巧的葉片似片片小“荷葉”,將其陳設于案頭、幾架、窗臺或院前亭臺等處,在炎熱的夏季蒼翠欲滴,清爽宜人。南美天胡荽種植方式通常為單種叢植,但將其以合適的比例配以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金錢蒲(Acorus gramineus)、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水生植物后景觀效果更佳,尤其是與荷花配植更顯其小巧玲瓏之美,此外甚至還有將其種植于相對干旱的土壤中而配以西洋杜鵑(Rhododendron hybridum)的例子,效果亦不錯。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中醫: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肺結核、身體虛弱、性器官疾病等。壯醫:調氣道、補虛;主治埃?。人裕⒛夷危ㄉ眢w虛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