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十大功勞
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Fortune) Carr. )是小檗科,十大功勞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2米。葉長圓形,上面深綠色,葉脈顯著,背面淡黃綠色,網(wǎng)脈隆起,小葉無柄,基部一對小葉倒卵狀長圓形,總狀花序簇生,長5-6厘米;芽鱗卵狀披針形,苞片闊披針形,花亮黃色至硫黃色;外萼片卵形,花瓣長圓形,花柱極短,胚珠2枚。漿果倒卵形,藍黑色,微被白粉,3-5月開花,5-8月結(jié)果。
分布于中國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陜西、甘肅;日本、墨西哥、美國溫暖地區(qū)以及歐洲等地已廣為栽培。生長在闊葉林、竹林、杉木林及混交林下。
闊葉十大功勞四季常綠,樹形雅致,開黃色花,栽在房前屋后、池邊、山石旁,青翠典雅。作為切花更為獨特。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0.5-4(-8)米。葉狹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7-51厘米,寬10-20厘米,具4-10對小葉,最下一對小葉距葉柄基部0.5-2.5厘米,上面暗灰綠色,背面被白霜,有時淡黃綠色或蒼白色,兩面葉脈不顯,葉軸粗2-4毫米,節(jié)間長3-10厘米;小葉厚革質(zhì),硬直,自葉下部往上小葉漸次變長而狹,最下一對小葉卵形,長1.2-3.5厘米,寬1-2厘米,具1-2粗鋸齒,往上小葉近圓形至卵形或長圓形,長2-10.5厘米,寬2-6厘米,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偏斜,有時心形,邊緣每邊具2-6粗鋸齒,先端具硬尖,頂生小葉較大,長7-13厘米,寬3.5-10厘米,具柄,長1-6厘米。
總狀花序直立,通常3-9個簇生;芽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4厘米,寬0.7-1.2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闊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長3-5毫米,寬2-3毫米;花黃色;外萼片卵形,長2.3-2.5毫米,寬1.5-2.5毫米,中萼片橢圓形,長5-6毫米,寬3.5-4毫米,內(nèi)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6.5-7毫米,寬4-4.5毫米;花瓣倒卵狀橢圓形,長6-7毫米,寬3-4毫米,基部腺體明顯,先端微缺;雄蕊長3.2-4.5毫米,藥隔不延伸,頂端圓形至截形;子房長圓狀卵形,長約3.2毫米,花柱短,胚珠3-4枚。
漿果卵形,長約1.5厘米,直徑約1-1.2厘米,深藍色,被白粉。花期9月至翌年1月,果期3-5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在闊葉林、竹林、杉木林及混交林下、林緣,草坡,溪邊、路旁或灌叢中。闊葉十大功勞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陰,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上生長最好。?
分布范圍
遼寧: | 沈陽、太平 |
上海: | 黃浦、徐匯、長寧、普陀、虹口、楊浦、閔行、寶山、嘉定、浦東新、金山、奉賢 |
江蘇: | 南京、無錫 |
浙江: | 杭州、淳安、溫州、洞頭、平陽、文成、泰順、蘭溪、開化、仙居、麗水、遂昌、慶元、景寧、龍泉 |
安徽: | 黃山、休寧 |
福建: | 閩侯、泰寧、永安、漳州、漳浦、南靖、華安、浦城、光澤、武夷山、上杭、連城 |
江西: | 浮梁、萍鄉(xiāng)、九江、廬山、九江、武寧、修水、貴溪、大余、上猶、崇義、安遠、會昌、尋烏、吉安、遂川、安福、永新、宜春、奉新、宜豐、靖安、樂安、資溪、廣昌、廣豐、玉山、鉛山、婺源 |
山東: | 歷下、章丘、嶗山、棲霞、濟寧、泗水、曲阜、鄒城、泰山 |
河南: | 鄭州、新鄉(xiāng)、輝縣 |
湖北: | 武漢、武昌、十堰、房縣、宜昌、興山、長陽、保康、崇陽、通山、恩施、利川、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峰、神農(nóng)架 |
湖南: | 長沙、瀏陽、南岳、衡陽、衡山、綏寧、新寧、武岡、平江、石門、桑植、安化、宜章、永興、零陵、東安、沅陵、溆浦、鳳凰、保靖、永順、龍山 |
廣東: | 仁化、翁源、梅州、和平、陽山 |
廣西: | 南寧、賓陽、三江、桂林、陽朔、臨桂、靈川、全州、興安、龍勝、資源、平樂、平南、昭平、鳳山、羅城 |
重慶: | 涪陵、北碚、南川、城口、豐都、墊江、忠縣、奉節(jié)、巫山、巫溪、石柱、酉陽、彭水 |
四川: | 都江堰、崇州、平武、廣元、旺蒼、劍閣、蒼溪、樂山、峨邊、洪雅、萬源、寶興、汶川、松潘、西昌、德昌、越西、雷波 |
貴州: | 貴陽、白云、開陽、息烽、修文、水城、盤縣、遵義、遵義、桐梓、綏陽、正安、習(xí)水、普定、銅仁、江口、玉屏、石阡、思南、德江、松桃、晴隆、安龍、畢節(jié)、大方、織金、納雍、黃平、鎮(zhèn)遠、天柱、錦屏、劍河、臺江、黎平、榕江、從江、雷山、麻江、荔波、獨山、平塘、羅甸、惠水 |
云南: | 會澤、龍陵、彝良、水富、景東、鳳慶、西疇、勐臘 |
陜西: | 西安、周至、眉縣、太白、武功、南鄭、洋縣、西鄉(xiāng)、勉縣、寧強、略陽、鎮(zhèn)巴、留壩、石泉、寧陜、嵐皋、平利、商南、山陽 |
甘肅: | 武都、文縣、徽縣 |
中國以外分布:日本、墨西哥、美國溫暖地區(qū)以及歐洲等地已廣為栽培。在美國東部似已成為歸化植物。
繁殖方法
播種
生產(chǎn)中大量繁殖苗木用播種法。當(dāng)漿果發(fā)紫泛白變軟時,剪取成串的果穗,捋下卵形漿果,挑去果柄、碎葉等,稍加堆放后熟,與細沙混合搓揉,在水桶中漂洗去果皮、果肉及空癟的種粒,撈出沉于水桶底部的飽滿種粒,略加攤晾陰干,即可用于沙藏催芽。過5-7天,當(dāng)其種粒一端露出黃色胚根尖端時便可進行播種。也可在種子處理干凈后直接進行播種,種子發(fā)芽適溫為20℃-25℃。苗床要平整,土粒要細碎;開溝播種,行距15-20厘米,溝寬10-15厘米,溝深8-10厘米,均勻撒上種粒后,覆蓋肥土或過篩的火燒土,厚度約為1.0-1.5厘米,加蓋稻草保濕,同時將棚架搭好,經(jīng)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約過2周后,大部分小苗即可出土,分2次揭去稻草,同時拉上遮陽網(wǎng)遮光。每隔半月噴施1次濃度為0.2%-0.3%的尿素液,可加速其莖葉的生長。當(dāng)年生苗高一般可達8-10厘米;越冬時稍加防寒,留床再培育一年,第二年方可擴距移栽。實生苗通常要培育4-5年方可開花結(jié)果,用作園林綠化。
扦插
硬枝扦插宜于2-3月間進行,剪取1-2年生健壯枝條,截成長15厘米左右的穗段,每穗可保留1-2片小葉,也可不帶葉片,插入沙壤土苗床中2/3;保持苗床濕潤,5月開始搭棚遮陰,晴天每天進行噴霧保濕,插后約過2個月即可生根。嫩枝扦插可于梅雨季節(jié)進行,選擇當(dāng)年生已發(fā)育壯實的枝條,或用一年生枝條,長15-20厘米,頂端保留2-3枚小葉,插后遮陰并維持較高的空氣濕度,苗床溫度控制在30℃左右,1個月后即可生根,成活率可達90%以上。
栽培技術(shù)
栽培溫度:生長適溫為15℃-30℃,地栽冬季一般能耐-10℃以下的低溫,盆栽能抗-5℃的低溫。即便在北京地區(qū)背風(fēng)處栽培可露地越冬,持續(xù)1周-16℃至-14℃的低溫和極端最低氣溫達-16.6℃,處于沒有任何防寒設(shè)施的狀態(tài)下,也能安然無恙,可見其抗寒能力有較大的可塑性。夏季36℃以上氣溫會導(dǎo)致葉尖或葉緣枯焦,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光照: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但也耐半陰。地栽最好選在高大落葉樹的疏蔭下,夏季有較好的散射光,秋季落葉到春季完全展葉前又恰好處在全光照的條件下,比較適于闊葉十大功勞植株的生長。盆栽植株人夏后要將其擱放于遮陰的環(huán)境中,6-7月久雨初晴后的烈日曝曬易造成頂端嫩葉灼傷,影響當(dāng)年的生長和陳列觀賞。長期處在常綠樹的樹冠下,易使下部葉片枯黃脫落,會形成難看的“光腿”植株,降低其觀賞價值。
水分:地栽要求根部不積水,最好將其定植于地下水位不太高的地塊;長時間持續(xù)干旱時,要補充澆水和給予葉面噴水;梅雨期要特別注意根部排水。盆栽春夏秋三季要始終保持盆土濕潤,每隔3-5天給葉面噴水1次,環(huán)境干燥時也可增加葉面噴水的次數(shù),夏季每天堅持噴水2-3次,降雨較多時要防止盆土內(nèi)積水。
土壤:對土壤有廣泛的適應(yīng)性。苗圃培育的苗木可在酸性土、中性土,甚至微弱堿性土上生長,但最好還是以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為宜。地栽植株每年秋末冬初要在根系外圍翻地1次,生長季節(jié)進行2-3次的松土除草;盆栽植株可每月松土1次,并于早春萌發(fā)前進行換盆,使其根系始終處于通透良好的狀態(tài)。
肥料:地栽闊葉十大功勞植株,生長季節(jié)可追施2-3次速效肥,最好是抽葉開花前1次,掛果后1-2次,果實成熟脫落后再補充追肥1次,秋末冬初埋施1次有機肥。盆栽植株可于生長季節(jié)每月追施1次養(yǎng)分全面的速效肥,早春換盆時再施人基肥。
主要價值
觀賞:闊葉十大功勞其枝干曲雅可觀、葉形奇特,成簇的黃花人秋進冬后開放,芳香宜人,且為中國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開花最晚的植物之一,可作北方秋冬季重要觀花樹種,暗藍色的果實別致而可愛,是一種葉、花、果俱佳的觀賞植物。可點綴于草坪,或栽于公園、庭院的建筑物旁、水榭、窗前等處,也常與假山石配植,還可作刺籬,同時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藥用:全株入藥,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瀉,治肺結(ji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