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海龜
棱皮龜是龜鱉目棱皮龜科棱皮龜屬爬行動物,別稱革龜、七棱皮龜、舢板龜、燕子龜。頭大,具排列復雜而不規則的鱗片;頸短;背部無角質板,被以柔軟的革質皮,皮上有7條縱棱,棱間微凹如溝;腹甲骨化不完全,有5條縱棱;四肢槳狀無爪,前肢長,后肢短;尾短小。體背漆黑色或暗褐色,微帶黃斑;腹面色淺。
棱皮龜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熱帶海域,偶見于溫帶海域。在中國北起遼寧沿海、南至西沙群島均有分布。生活于海洋深處,善游泳。以蝦、蟹、軟體動物、魚類、海藻等為食。30齡性成熟,全年均可產卵,主要集中在5-6月,每年產卵數次,一次產卵90-150枚,自然孵化約需65-70天。
棱皮龜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一種龜鱉類,目前在中國境內沒有上岸產卵的記錄。人為采食龜卵、產卵地被破壞和誤捕致死導致其數量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2021年,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保護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一級。
形態特征
棱皮龜體大,是世界上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殼長1040-1500mm,寬560-900mm,高290-495mm。重均達100kg以上。頭大,頸短。頭寬133-220mm。上顎前端有二個大三角形齒突,其間有一凹口,承受下顎強大的喙。頭、四肢及身體均覆以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體背具7行縱棱,腹部有5行縱棱,因而得名。四肢槳狀,無爪。前肢特別發達,前肢前緣長720-1010mm,后肢前緣長298-480mm,前肢約為后肢長的2倍多。尾短,尾與后肢間有皮膜相連。?
幼龜體表及四肢均覆以不規則的多角形小鱗片。最大的分布在背甲和腹甲。此外,頭背與頭側亦具有對稱的鱗片。成體則鱗片消失,代之以革質的皮膚。成體背暗棕色或黑色,雜以黃色或白色的斑點。腹部灰白色。幼龜背灰黑色,身體上的縱棱和四肢的邊緣為淡黃色或白色。腹部白色,有黑斑。
棲息環境
棱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棲息于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于近海和港灣地帶。
生活習性
棱皮龜屬于變溫的爬行動物,但從熱帶到北極地區的棱皮龜都能在7℃的水中維持25℃的體溫。雖然它的基礎代謝率遠遠低于哺乳動物,但其絕緣體積效應幫助保持著足夠的熱量。如果在溫暖的氣候下,它就增加輸送到四肢末端去的血流量,從而大量提高其熱損,即大量散熱。棱皮龜的視力不好。因此,它們常常把海面漂浮的塑料袋或者其它垃圾當作水母吃了造成腸道阻塞,結果使大量的棱皮龜死于人類制造的白色垃圾。由于棱皮龜四肢巨大,并且進化成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將”之稱。1970年,中國長江口海域捕獲了一只棱皮龜,而它身體上所掛的標記卻表明它還曾經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大西洋海域被捕獲過,足見它的游泳本領之高。
棱皮龜雜食性,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為食,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它的嘴里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后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
分布范圍
棱皮龜分布于阿爾巴尼亞、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巴多斯、伯利茲、貝寧、百慕大群島、博內爾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科摩羅、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達黎加、科特迪瓦、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島、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斐濟、法國、加蓬、岡比亞、加納、希臘、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關島、危地馬拉、幾內亞、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尼、愛爾蘭、意大利、牙買加、日本、肯尼亞、基里巴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黎巴嫩、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馬提尼克島、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馬約特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黑山、蒙特塞拉特島、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葡萄牙、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圣赫勒拿、達庫尼亞群島、圣基茨和尼維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舌爾、塞拉利昂、斯洛文尼亞、所羅門群島、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蘇里南、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圖瓦盧、英國、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維爾京群島。
中國分布于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臺灣、海南等附近的東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長江口外海域等地。?
繁殖方式
棱皮龜產卵期長,全年均可進行。但主要集中在5-6月之間。雌龜一年中可產卵數次。產卵場基本位于北緯30度至南緯20度之間。索餌個體偶爾可以隨海流北上到北緯70度附近的冰島及南下至南緯35度的烏拉圭。
雌龜從海洋初到海灘產卵時,行動十分謹慎,一遇干擾立即返回海洋。但當它爬上沙灘,挖好產卵坑準備產卵時,就置旁觀與干擾而不顧了。卵坑一般距海邊15-20m,深約1m,靜伏于穴內產卵。與海龜產卵習性相同。產卵一般在夜間進行,一次產卵90-150枚,卵大,卵徑約50-54mm。卵產畢,雌龜用沙覆蓋,并消除周圍痕跡,因此,若不是當時就注意到產卵地點的話,再要找它的確切位置就困難了。卵埋于沙下自然孵化,孵化期約65-70天,孵化率約為63%-76%。剛孵化的稚龜殼長約58-60mm,立即奔向海洋,并能很快地游泳和潛水。?
種群現狀
棱皮龜種群數量呈銳減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們在海洋中丟棄廢塑料袋使棱皮龜誤認為是水母而誤食,造成腸道阻塞而死亡;加上過度捕捉和溺斃,所以數量日益減少。1990到2009這近20年間,由于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海洋水溫變化、漁民非法捕撈、海洋污染及當地旅游開發,棱皮龜數量銳減約95%。照此發展,《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一書中指出棱皮龜很有可能2017年前滅絕,該書估算,全世界雌性棱皮龜數量從1980年約11.5萬只降至2007年不到4.3萬只。?
哥斯達黎加的普拉亞格蘭德海灘是棱皮龜在東太平洋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產卵地。1990年之前,每個產卵季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有250只至1000只棱皮龜上岸筑窩產卵。但在2006年-2007年產卵季,只有58只棱皮龜這里產卵。而據2010年的報道,美國動物保護者發起拯救太平洋棱皮龜的運動,保護世界上僅有的2000至5700只太平洋棱皮海龜。在中國南澎列島海域,棱皮龜出現次數不多,1998-2001年南澳漁政大隊曾查獲2只。?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于1989年3月1日施行。國際上,許多國家也已列為保護動物,并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保護協定附錄Ⅰ》。①通過宣傳,使大家了解中國一、二類保護動物名單及其意義。②具體執行對珍稀動物的保護條例,禁捕。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3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大西洋棱皮龜(指名亞種) | Dermochelys coriacea coriacea | Vandelli,1761 |
2 | 太平洋棱皮龜 | Dermochelys coriacea schlegeii | --- |
相關資料
曾經繁盛
早在1960年左右,曾有一萬只棱皮龜在馬來半島東海岸的蘭塔阿邦地區棲息產蛋。至此,這里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棱皮龜繁殖地。而據馬來西亞漁業部門稱,曾只有三只棱皮龜來到這里,并且沒有一只產蛋。領導馬來西亞海龜研究所的常恩恒(音)教授說,整個太平洋在很短時間內都會像蘭塔阿邦地區一樣,出現棱皮龜數量下降的現象。常教授說“眼看著這種珍貴的動物瀕臨滅絕,而無能為力,實在令人心痛。”棱皮龜通常能長到2m長。它們淪為在深海捕撈金槍魚和劍魚的捕魚船的犧牲品。
最新發現
2011年1月,在一向新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雌性棱皮龜可以在海洋中游上數千英里而一直走直線。這當然是一項令人十分羨慕的本領。對于輪船來說,這樣可以讓他們用最短的距離完成航程,以達到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最低的效果。但是這些龜是如何能夠用直接在海洋中游行呢?這對生物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謎。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可以對太陽,星星進行定位,或者利用地球磁場的性質來完成某種直線導航。
爭議事件
2016年12月6日,一組視頻刷爆了湛江人的社交圈,徐聞縣前山鎮海邊,一只巨型海龜被綁在板車上,10余人才拉得動。12月6日下午二時左右,徐聞縣前山鎮山海村的海邊,一大群人正在屠宰一只巨型國家二級(現為一級)保護動物棱皮龜。并以70元/斤的價格出售龜肉。當地人紛紛趕去搶購,不多時已經售罄。 這只被漁民稱為“大海怪”的動物,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然而,還沒弄清楚它的身份時,海龜卻慘遭屠宰。屠夫用尖刀切割龜肉,現場血流成河,十分慘烈。據了解,該只棱皮龜重約416斤,龜殼形狀像船板,是中國國家二級(現為一級)保護動物。據村民透露,這只海龜被漁民以70元每斤的價格出售。當日下午4時許,已被一搶而光。
世界紀錄
分布最廣的爬行動物:北至北極圈、南至新西蘭最南端都可發現棱皮龜,橫跨緯度 115°。(吉尼斯世界紀錄)?
潛水最深的爬行動物:可潛入海面以下1280米。(吉尼斯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