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K
8051
中東歐
居于獨立國家聯合體(簡稱獨聯體)和西歐、北歐、南歐的中間、過渡位置的歐洲部分。
“中東歐”概念來源于“東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東歐國家成為美蘇對抗的前沿,“東歐”一詞出現,并被認為是一個具有“西方意識”的地緣政治概念。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后,原東歐國家出現了所謂回歸歐洲的進程,以前被稱為“東歐”的國家紛紛拋棄這一稱謂,自稱“中東歐”。范圍從北(愛沙尼亞)到南(阿爾巴尼亞),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波黑、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16個國家,構成了一個統一的地域空間,其中多數國家已先后加入歐洲聯盟(簡稱歐盟)。面積約140萬平方千米。
?2012年4月,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正式確立,“16+1合作”已成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增進友誼、擴大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2019年4月,希臘作為正式成員國加入該合作機制,“16+1合作”升級為“17+1合作”,從而實現了“17+1合作”與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的對接。現在,“中東歐”已成為國際上經常使用的概念,歐盟東擴和中國推動的“17+1”機制,使“中東歐”具有了新的地緣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