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K
5867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朝鮮族特有的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于一體的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
朝鮮族農樂舞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朝鮮族農樂舞創始于農業勞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鮮族代表性民間傳統活動“農樂舞”,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和啞劇形式進行情節性的演出;另一種是在新年伊始和歡慶豐收的時節,以熱烈而豐富的傳統舞蹈為內容所進行的群眾性表演活動。朝鮮族農樂舞的表演共包括十二部分。有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舞童表演的疊羅漢,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男女都可表演的長鼓舞,多人持大型花扇表演的源于古代巫舞的扇舞,假形舞蹈鶴舞,以及最后壓陣的男子象帽舞。象帽舞向來是令人矚目和興奮激動的舞蹈,男青年舞者頭部甩動長達20米彩帶的高難技巧,令人目不暇接,成為朝鮮族農樂舞最突出的標志之一。
2006年,象帽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乞粒舞(遼寧省本溪市)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8年,鐵嶺朝鮮族農樂舞(遼寧省鐵嶺市)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