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和港口,海軍基地,伊斯坦布爾省首府。
地處土耳其西北部,東南距首都安卡拉350千米。當亞歐兩洲交通要沖,扼黑海進出咽喉。原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正式名稱伊斯坦布爾海峽)西岸,現已兼跨海峽兩岸,成為世界上唯一橫跨兩大洲的城市。公元前658年由希臘人興建,依山筑城,稱拜占廷。公元196年被羅馬帝國攻占。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從羅馬遷都于此,重新營建。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成為東羅馬(即拜占廷帝國)的首都。5~9世紀,先后淪為匈奴人、十字軍、阿拉伯人乃至保加利亞人爭奪的重要目標。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取,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實際是原名的土耳其語化)。自此至1923年的470年間,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現代土耳其的首都雖東遷,但作為全國經濟首都的地位依然未變。面積5343.22平方千米。人口1500萬(2018),是西南亞各國的最大城市和唯一的千萬人口城市。大市區沿海峽延綿15千米,沿馬爾馬拉海岸延綿30千米,分三大部分,即西岸城區由金角灣隔開的南、北兩部分和海峽東岸的于斯屈達爾地區。西岸地勢較為平坦,東岸丘陵起伏。具有地中海氣候特征,1月平均氣溫5.2℃,8月平均氣溫23.6℃,年平均降水量633毫米。附近農業發達,主要作物有小麥、燕麥、大麥和甜菜等。漁業、養畜業和園藝業并盛。土耳其最大的工業、運輸、貿易和文化中心。全國超過1/2的進口、近1/5的出口均通過這里。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水泥、煙草、機械、造船、機電等。有阿姆巴利港與海達爾帕夏港,前者位于歐洲部分,后者位于亞洲部分。阿姆巴利港是一大片港口的統稱,下面碼頭有昆波特、馬達司、馬波特等,年吞吐量為317萬標準箱(2018),排名全球第54位,為土耳其第一大港口。碼頭總長約10千米,水深7.3~11米,可同時靠泊50艘大型艦船,有鐵路直達主要泊位。伊斯坦布爾是聯結歐亞的樞紐,經此延伸的公路和鐵路,均為極具意義的交通干線。市西南的阿塔圖爾克(土耳其國父)機場,是土耳其最大的國際機場,也是2015年歐洲第三繁忙的機場和全球第十八繁忙的機場。文教事業發達,有歷史悠久的伊斯坦布爾大學(1453)、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1773)、馬爾馬拉大學(1883)、博斯普魯斯大學(1863)、伊爾迪茲大學(1911)等多所高等院校。多名勝古跡和清真寺,最著名的有托普卡珀宮博物館、道爾馬巴赫切宮、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圣索菲亞博物館等。與中國的廣州市、上海市互為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