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盧西亞
加勒比海島國。
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島中向風群島的中部,北隔圣盧西亞海峽與馬提尼克相望,南臨圣文森特島。面積616平方千米,人口18.4萬(2020)。全國劃分為10個行政區(qū)。首都卡斯特里。
為火山島國。境內山巒起伏,西南高,東北低。多短小河流、肥沃河谷。中部山區(qū)的吉米山海拔950米,為全島最高點。北部是火山丘陵地區(qū)。西南海岸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有著名的蘇弗里耶爾火山口硫黃礦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平均年降水量地區(qū)差異明顯,沿海地區(qū)為1500毫米,內地山區(qū)為3500毫米。常受颶風侵襲。無重要礦藏,地熱、森林資源豐富,南部有硫黃礦。 居民中黑人占85%,約10%為黑白混血人種,另有少數白人。2018年人口出生率為15.3‰,死亡率為7.1‰,自然增長率為8.28‰。居民預期壽命76.8歲。居民多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但當地居民普遍講克里奧爾語。國慶日為12月13日,是哥倫布發(fā)現圣盧西亞島紀念日。
公元200~400年,印第安人從南美大陸北部移入并定居該島。1639年遭英國入侵,1651年被法國占領。此后被英、法殖民者長期激烈爭奪,被稱為“加勒比海的海倫”。1814年根據《巴黎條約》正式劃歸英國。1836年,廢除奴隸制。1967年實行“內部自治”。1979年2月22日宣告獨立,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英王是國家元首,任命總督為代表。總理為政府首腦,由大選獲勝的政黨領袖擔任并組成內閣。議會分參、眾兩院,眾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均為5年。主要政黨有圣盧西亞工黨和統(tǒng)一工人黨。無常備軍。有一支約300人的皇家警察部隊(包括特種服務部隊)和海岸警衛(wèi)隊。
屬中高等收入國家。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6.9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9350美元。貨幣名稱東加勒比元,實行固定匯率。20世紀70~80年代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90年代開始實行經濟多樣化,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1996年旅游業(yè)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農業(yè)。同時促進國際金融業(yè)務、信息產業(yè)和農產品加工業(yè)發(fā)展。提高香蕉的產量和質量,增強出口競爭力。旅游業(yè)和農業(yè)為國民經濟支柱。糧食不能自給。約1/3的就業(yè)人口從事農業(yè),主要農產品有香蕉、椰子、檸檬果、可可和香料等。主要生產出口型輕工業(yè)產品,如肥皂、椰油、朗姆酒、飲料及電子裝配、服裝等。建筑業(yè)發(fā)展較快,為促進工業(yè)發(fā)展,將圣南部維約堡建成自由工業(yè)區(qū)。出口以初級農產品為主,香蕉是主要的出口產品;進口糧食、食品、石油、機械及其他工業(yè)品和日用品。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加勒比共同體成員國。2019年對外貿易總額為19.69億東加元,出口5.7億東加元,進口13.99億東加元。旅游業(yè)是重要的外匯來源,游客主要來自北美和歐洲。主要景點有:硫黃泉、鴿子島國家地標、皮通山保護區(qū)、羅德尼堡等。金融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計劃建立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卡斯特里和維約堡是重要的進出口岸。無鐵路,公路總長約1210千米。北部有一個地區(qū)性機場,南部有一個國際機場,有飛往多個加勒比國家和定期直飛北美、英國和法國的航班。
實行5~15歲青少年義務教育。成人識字率90.1%。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1979年經濟學獎W.A.劉易斯,1992年文學獎D.沃爾科特。主要報刊有《聲報》《星報》等。設有電視臺和電臺。 為美洲國家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加勒比國家聯(lián)盟、東加勒比國家組織成員國。設有東加勒比最高法院。同英國保持著傳統(tǒng)的良好關系。與美國、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的關系也較密切。1997年9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因2007年4月圣政府與臺灣當局簽署“復交”公報,中國政府于當年5月5日宣布中止與圣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