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丹麥語:Gr?nland;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英語:Greenland)位于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自治領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格陵蘭島地處于北美洲與歐洲的交界處,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與加拿大隔海峽相望,北部瀕臨北冰洋,南部瀕臨大西洋,東部通過丹麥海峽與歐洲的冰島隔海相望。
從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千米,最寬處約有1290千米,海岸線全長3.5萬多千米,丹麥屬地,首府努克(戈特霍布),居民里因紐特人占多數,全島終年嚴寒,是典型的極地氣候,沿海地區夏季氣溫可達零度以上,內陸部分則終年冰凍,整個島嶼超過80%的土地被冰蓋覆蓋,冰蓋總面積達1833900平方公里。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格陵蘭島加入國際氣候協定《巴黎協定》。
行政區劃
格陵蘭劃分為四個自治區:庫雅雷克(Kujalleq)、卡蘇伊特薩普(Qaasuitsup)、凱克卡塔(Qeqqata)及瑟莫蘇克(Sermersooq)。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不屬于四個自治區(無建制土地)。
自然資源
格陵蘭島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陸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僅格陵蘭島的東北部就蘊藏著310億桶的石油儲備,這幾乎是丹麥所屬的北海地區儲油量的80倍。格陵蘭的鉛、鋅和冰晶石等礦藏具有經濟價值。1970年代勘探出的鈾、銅和鉬礦前景看好,1989年又發現了特大型金礦,因氣候和生態方面的顧慮未采取過度的礦產資源的開采。
能源
美國地質調查局預計格陵蘭島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未開采油田之一,能源開采將改變格陵蘭島的歷史。仍隸屬丹麥的格陵蘭每年需要丹麥約3.5億美元的補貼,相當于全島年收入的1/4。如果凱恩能源能在所在地區成功開采,周邊地區將很快行動起來。石油稅收可以幫助格陵蘭擺脫對外部依賴,為這一人口密集且酗酒、自殺率很高的地區增加大量就業。
然而,并非所有格陵蘭居民都相信石油將帶來好處。像加拿大部分地區居民一樣,格陵蘭島的人們也在擔憂如何應對原油泄漏。盡管2008年有75%的格陵蘭人投票支持從丹麥獨立,但他們對石油開采是實現獨立最佳方式的看法并不一致。因紐特人北極圈會議主席林格稱,“每天晚上我都祈禱他們沒有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因為這將結束這里的和平與平靜。資源開發的利益再多也無法幫助我們獲得更多自主權”。
人口民族
在冰島的殖民者于982年來到這里的時候,他們發現這里無人居住。在島的極南端,冰島人建立了三個據點,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他們一直堅持了下來。格陵蘭是圣誕老人的故鄉。
名稱來歷
格陵蘭在丹麥的官方語言丹麥語的字面意思為“綠色的土地”(Gr?nland)。關于這塊千里冰凍、銀裝素裹的陸地為何享有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的原因,有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大約982年,綽號“紅發埃里克”的挪威海盜,一個人劃著小船,從冰島出發,打算遠渡重洋。朋友都認為他膽子太大了,都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來他在格陵蘭島的南部發現了一塊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綠油油的,十分喜愛。回到家鄉以后,他驕傲地對朋友們說:“我不但平安地回來了,還發現了一塊綠色的大陸。”于是格陵蘭便成為了它永久的稱呼。 格陵蘭島以216.6萬平方千米的面積堪稱世界第一大島,全島約3/4的地區在北極圈內,格陵蘭島全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內陸地區最低可達到-70℃。站在格陵蘭島上吟誦“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覺。千姿百態的冰山與冰川成為格陵蘭的奇景,對著它們展開豐富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