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仿真
按照已知的或設定的條件和數據,借助各種手段對電子對抗的環境、裝備、行動等進行模仿。
電子對抗仿真具有可控性、可重復性、無破壞性、安全經濟等優點,已成為支持電子對抗規劃論證、裝備論證、裝備研制、裝備試驗、戰術技術研究、作戰效能評估和部隊訓練的強有力工具。
基本要素
電子對抗仿真的基本要素有電子對抗仿真想定、電子對抗仿真模型、仿真基礎數據和仿真環境等。電子對抗仿真想定是對參與仿真的電子對抗交戰雙方的作戰企圖、兵力構成、作戰預案、作戰環境等內容的規范化描述。電子對抗仿真模型是對電子對抗實體、交互、行動、指控規則等的抽象和仿真實現,一般包括偵察模型、干擾模型、探測模型、指控與通信模型、導航模型、反輻射打擊模型、武器交戰模型、平臺運動模型等。仿真基礎數據一般包括部隊編成、電子對抗裝備與對抗目標戰術技術性能、地理、氣象、電磁環境數據等。仿真環境是指運行仿真模型所需的軟件和硬件環境的總和。
仿真過程
電子對抗仿真過程一般包括仿真準備階段、仿真實施階段和仿真分析階段。①仿真準備階段,確定仿真研究目標,準備仿真模型和仿真數據,編寫仿真想定,形成電子對抗仿真方案與計劃。②仿真實施階段,根據仿真方案,統籌人員、設備參與仿真,記錄仿真數據,對仿真過程進行導調。③仿真分析階段,對仿真數據進行分析,判斷仿真結果是否合理或達到仿真目的,如果沒有則修改仿真想定或修正仿真模型進行再次仿真,通過多次仿真迭代,最終形成仿真試驗結果,完成仿真分析報告。
分類
電子對抗仿真按仿真分析目標和應用領域可分為:①電子對抗分析類仿真,通過仿真分析比較不同方案在各種條件下的作戰可行性和作戰效能,以實現作戰計劃、作戰方案的選擇和優化。一般用于電子對抗作戰籌劃、預案推演等,經常和指揮自動化系統、輔助決策工具等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輔助決策功能。②電子對抗訓練類仿真,通過營造一個逼真的電子對抗作戰環境,采用人機對抗、紅藍對抗或操作訓練等方式來提高參與人員的指揮能力或裝備操作能力,檢驗電子對抗戰法的可行性。一般用于電子對抗裝備模擬訓練、電子對抗指揮訓練等。③電子對抗裝備類仿真,通過仿真不同指標電子對抗裝備在典型作戰場景下的作戰效能,分析指標的合理性和完備性,提出優化的裝備戰術技術指標需求。一般用于電子對抗裝備論證、裝備研制等。
按仿真對象和粒度又分為:①電子對抗技術層仿真,用于電子對抗裝備部件設計、裝備方案技術可行性分析等,如天線仿真、射頻通道特性仿真、電路設計仿真、電磁兼容性仿真、熱輻射仿真等;②電子對抗作戰運用層仿真,用于仿真分析電子對抗裝備或系統在典型作戰場景中的作戰運用,如電子對抗裝備作戰運用研究、戰術訓練模擬等;③電子對抗聯合作戰層仿真,用于仿真分析電子對抗裝備/系統在聯合作戰中的作戰效能,如電子對抗裝備體系仿真評估、聯合作戰仿真等。 另外,按仿真實現方式還可分為數字仿真、半實物仿真和實物仿真;按仿真時間尺度,分為實時仿真和非實時仿真;按仿真體系結構,分為集中式仿真和分布式仿真。實物與半實物仿真一般采用實時仿真,數字仿真一般為非實時仿真。
發展趨勢
電子對抗仿真的發展趨勢是,虛擬現實仿真;柔性的仿真模型體系,模型復用性與可信度進一步增強;仿真與作戰結合更為緊密,仿真環境構建更趨實戰化;仿真建模過程、仿真數據更為規范化;仿真運行管理與評估更為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