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K
2182
可可托海鋰鈹鈮鉭礦床
礦床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富蘊縣東北50千米處。處于阿爾泰古生代深成巖漿弧的中南部。區(qū)內主要出露震旦紀—早古生代黑云母石英片巖、二云母石英片巖、十字石黑云母石英片巖及變粒巖等,呈殘山狀分布于礦床南部;其余為第四紀殘坡積物及河流沖積物。巖漿巖為加里東期侵入的輝長巖、角閃輝長巖、英云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及海西期花崗巖。脈巖有花崗偉晶巖脈、細晶巖脈等。區(qū)內共發(fā)現花崗偉晶巖脈25條,其中盲脈有14條,走向北西,傾向南西;圍巖為角閃輝長巖。已勘探出6條礦脈,其中以3號脈最大。地表呈(250×200×250)立方米的巖鐘,深部為緩傾斜脈長2250米,寬1500米,厚20~60米。礦石礦物主要有鋰輝石、鋰云母、磷鋰鋁石、磷錳鋰礦、綠柱石、鈮錳礦、鉭錳礦、鈾細晶石、銫沸石等,并伴生有可回收的銣、銫、鋯、鉿等。全脈氧化鋰平均質量分數為0.356%、氧化鈹為0.063%、五氧化二鈮為0.0078%、五氧化二鉭為0.0091%。圍巖蝕變有黑鱗云母化、鋰白云母化、鋰藍閃石化及螢石化等。累計探明礦石儲量5805.9萬噸。其中,氧化鈹61 373噸,氧化鋰52 451噸,五氧化二鉭825噸,五氧化二鈮657噸。礦床類型為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