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K
3706
俾斯麥海之戰
1943年初,美軍開始實施“蛙跳”戰術,向日軍固守的新幾內亞島重要海空軍基地萊城發起攻擊。2月28日午夜,日本聯合艦隊組織8艘運輸船,并派出1艘航空母艦、8艘驅逐艦以及陸軍第12飛行團、海軍第21航空戰隊護航,由海軍少將木村昌福指揮,從俾斯麥群島拉包爾向新幾內亞島萊城運送第18軍第51師團的7300多名官兵,以及2500噸的重武器、彈藥、車輛和大量燃油等作戰物資,企圖加強新幾內亞島方面的作戰力量。
為了阻止日軍增援萊城,減輕新幾內亞島美澳盟軍地面作戰部隊的壓力,3月2日,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G.C.肯尼少將指揮由110架轟炸機、50架戰斗機組成的陸基航空兵轟炸機群,對航行在俾斯麥海南部格洛斯特角一帶的日軍運輸船隊、護航艦艇進行了水平跳彈攻擊。經過兩天的輪番轟炸,美軍憑借空中優勢取得了重大戰果,以損失6架飛機、犧牲13人、負傷12人的微小代價,擊落日軍護航戰斗機59架,擊沉日軍運輸船8艘、護航驅逐艦4艘,摧毀了日軍運輸船隊所載運的全部作戰物資,3664名日軍葬身魚腹,只有820人徒手登上新幾內亞島。
在此次海戰中美軍陸基航空兵首次攻擊大規模的日軍船隊,美澳盟軍通過這次海戰取得了俾斯麥海域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徹底切斷了拉包爾基地日軍對新幾內亞島守軍的補給,戰爭的天平完全倒向盟軍一方。因此,日軍大本營稱此次海戰為“俾斯麥海峽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