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隊列滑
發展歷程
隊列滑是花樣滑冰的新興項目。第一支隊列滑隊伍始創于1956年,由R.波特(Richard Porter)組織,出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冰球賽場,作為比賽局間休息的熱場表演。20世紀70年代,這個新興的體育項目發生了很大變化,每個賽季后,越來越多的隊伍以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風格和靈活性,開發出更多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技術動作和更復雜的變換。1976年3月,在密歇根舉行了第一次國際比賽,美國和加拿大參與其中。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演員們裝扮成中世紀的樣子在冰上集體滑行,擺出各種造型和圖案。2000年,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錦標賽。2001年,瑞士納沙泰爾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青少年挑戰杯賽。2013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了第一屆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國際滑聯規定奇數年為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偶數年為世界青少年挑戰杯賽。2009年,首次成為中國哈爾濱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比賽項目。
2011年,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協調支持下,國際滑聯選派了芬蘭專家來華在哈爾濱體育學院大學生滑冰館進行為期一周的講學培訓,在中國推動此項目的開展。2016年3月,國際滑聯上海超級杯隊列滑大獎賽是中國第一次舉辦隊列滑國際大賽,哈爾濱體育學院開設了隊列滑課程進行普及推廣,北京世紀星等滑冰俱樂部也組建了隊伍進行學習和訓練。
2019年4月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隊列滑錦標賽上,以哈爾濱隊列滑隊成員為班底組建的中國冰珍珠隊登場亮相,這也是中國隊首次出現在國際頂級隊列滑比賽的賽場。
基本技術
隊列滑動作需要隊員之間的密切配合,通過手拉手(圖1)、手挽臂(圖2、圖3)、手扶肩(圖4)連接方式向前或后滑行,其技術包括步法、旋轉、托舉和自由滑動作等。隊列滑重點表現的是整體動作和各種隊形的變換,突出團隊的表現力和同步一致性。陣型包括方陣、圓陣、交叉陣、輪陣和線陣,每個陣型有準備、進入、形成、結束(打破)四個階段。
比賽規則
同步隊列滑比賽包括短節目和自由滑。短節目是在規定的時間內(≤2分50秒),在自選音樂伴奏下完成一套包括5個規定動作和連接步法組成的團隊滑冰表演。規定動作包括:交叉動作、移動動作、不拉手動作、軸心動作、滑動動作。動作連接順序任選。國際滑聯每個賽季會頒布對5個規定動作的具體陣型要求。 自由滑是在規定時間內(4分±10秒),在自選音樂伴奏下完成一套由9個規定的自選動作和連接步法所組成的內容均衡的團隊自由滑冰表演。具體為:1個創造性動作;1個滑動旋轉類托舉動作;2個不同的交叉動作;1個移動動作(最多4個不同的自由滑動作);1個不拉手動作;1個雙人動作;1個捻轉動作(一系列包含兩組的捻轉動作,每一組必須不同旋轉方向);1個藝術性動作。動作連接順序任選,但要求不拉手動作和捻轉動作不可以相繼完成。國際滑聯每個賽季會頒布對9個規定的自選動作的具體陣型要求。
短節目比賽要安排在自由滑之前進行,但不能在同一天進行;賽前短節目有10分鐘、自由滑有12分鐘訓練時間,可以播放2次比賽音樂,不能播放其他音樂;每個隊比賽前有1分鐘冰上熱身時間(沒有音樂),參賽隊要在宣布該隊前進入冰場靠近板墻靜立,被宣告后30秒內站好,比賽結束退場不能超過30秒;宣告之后,因出故障,每個隊必須最多在2分鐘內開始比賽(短節目和自由滑);節目要在音樂開始10秒內開始;如果比賽意外中斷超過10分鐘,該隊將允許有第二個1分鐘的熱身時間;短節目每6隊賽完后澆冰,自由滑則是每5隊或6隊表演完之后澆冰。 節目時間從隊員起滑或做動作開始計算,到節目結束或滑行停止時為止。如果參賽隊不能按規定在允許的時間范圍完成,應在總分中扣分。每超出或減少5秒由裁判長扣1.0分。如果超時30秒將不予評分。任何動作在規定時間之后開始都將被視為遺漏,并不予評分。
同步隊列滑短節目和自由滑的評價包括技術和表演兩個方面,即技術分和節目內容分。技術動作分由動作分值、完成分值和等級分值構成;每個技術動作分相加之和為隊的技術得分。節目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即:滑行技術、動作連接、表演完成、節目構成、音樂表達。節目內容的五個方面分數乘以相應的系數相加之和為隊的節目內容得分。短節目和自由滑分別由技術分加上節目內容分減去扣分構成。 參賽隊成績由短節目得分加上自由滑得分,總分高的隊名次在前。如果出現平分,則自由滑得分高的隊名次在前。單項比賽中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隊得到相同分數,短節目中技術分高的隊名次列前,自由滑中節目內容分高的隊名次列前。如果以上結果依然相同,則名次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