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山
念青唐古拉山的南延部分,由西藏自治區東南進入云南省德欽縣后,稱怒山。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南北走向。主體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南部可延至保山市境內。長達400千米,寬18~60千米,面積6462平方千米。傈僳族語稱為怒果,怒指怒族,果為山,意為怒族居住的山。
地質構造復雜,為褶皺斷塊山,組成巖石為古老的變質巖、古生代碳酸巖、砂頁巖及燕山期花崗巖。山體可分三段:①北段。由滇藏交界的阿東格尼山至貢山丙中洛,稱梅里雪山,長約120千米,山脊線在海拔5000米左右,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10余座,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千米,是云南第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雪線約在海拔4000米,有現代冰川發育,最長的明永恰冰川,冰舌下降至海拔2660米的森林帶內,斯恰冰川下降至海拔3000米。卡格博峰南側有瀑布自千米懸崖傾瀉而下,稱雨崩神瀑。②中段。由丙中洛至瀘水市六庫附近的雪蒙山,稱碧羅雪山,長200千米,山脊線在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查布朵嘎峰海拔4820米。此段山頂冬半年積雪,曾發育過古冰川,冰川地貌遺跡普遍。③南段。雪蒙山至保山市,稱怒山,長80余千米,山脊線下降至海拔3000千米左右,主峰道仁山海拔3655米,山體增寬,其間有漕澗、瓦窯、保山、昌寧、施甸等陷落盆地。穿越保山市南部后進入臨滄市境內,山地分成兩支,為老別山與幫馬山,為怒山山脈的余脈。山脊線海拔2500~3000米,主峰永德大雪山海拔3504米。為滇西南最高峰,也是中國大陸北緯25°以南海拔最高的山峰。
因山體高大挺拔,雪峰林立,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山體下河谷區為南、中亞熱帶氣候,山體中上部為溫帶、寒溫帶直至高山冰雪帶。怒山的西坡是迎風坡,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降水豐沛。怒山山脈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針葉林,高山草地、灌叢及高山冰雪帶內的動植物資源,著名的有小熊貓、雪雞、云杉、冷杉、紅杉等,還盛產冬蟲夏草、貝母、麝香等藥材,是研究冰川、大地構造、生物資源的重要場所,也是開展登山探險旅游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