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戰爭
19世紀末德蘭士瓦發現豐富金礦。幾年內,采金量占世界采金量的21.2%。英國資本家壟斷了部分黃金生產。由于英國貨幣體系依賴黃金,英國力圖直接控制南非金礦。德國人也在布爾人治地建立日益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勢力。英德展開激烈角逐。布爾人靠攏德國,對抗英國。英布雙方為鐵路運費、關稅、選舉等問題舉行數次談判,爭端焦點表面集中于德蘭士瓦英國移民的選舉權。談判破裂,雙方利益沖突已到無法調和地步。英國從本土調兵,采取進攻姿態;布爾人積極備戰,修筑工事,向德國購買大批軍火。1898~1899年,英國展開頻繁外交活動,取得德、法、葡諸國對英布沖突保持中立的允諾,布爾人外交陷于孤立。1899年10月11日戰爭爆發。
英國動用44萬軍隊,布爾人有8.8萬人參戰。非洲人對這場白人戰爭交戰者的任何一方都不予支持。戰爭進程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9年10月至1900年1月),戰爭初期,布爾人采取攻勢;英國軍事上準備不足,處于劣勢。布軍主力攻進納塔爾,包圍萊迪史密斯;另一支攻入開普北部,包圍金伯利和馬弗京,帶動這一地區布爾居民起來抗英。英軍損失慘重。但布爾人分散了兵力,未能拿下德班港。
第二階段(1900年2~9月),英軍增援,更換主帥,在F.羅伯茨和H.基欽納指揮下,沿鐵路北進,解救被圍的3個城市,轉入攻勢。隨后攻占了布隆方丹、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等城。紀律松散的布爾士兵紛紛離隊回鄉,守衛自家農場。
第三階段(1900年9月至1902年5月),戰爭進入最殘酷的階段。布爾軍退出城市,分成小股部隊進行游擊戰:破壞鐵路交通,掠取英軍給養,殲滅小股英軍,騷擾英人占據城鎮市郊,遠襲開普中心區。英軍為對付到處奔襲的游擊隊,疲于奔命,傷亡重大。基慶納以鐵絲網、碉堡、關押布爾人婦孺的集中營和焚毀農場房舍的焦土政策對抗布爾游擊隊。戰爭延續2年7個月英軍消耗戰費2.5億英鎊,死亡21942人;布爾人死于戰場3990人,死于集中營27927人。在英軍殘暴的戰爭政策面前,布爾人終于屈服。
1902年5月31日,布爾人被迫簽訂《弗里尼欣條約》,同意放棄兩共和國獨立;英國答應盡快成立導向布爾人自治的代議機構,并不給予非洲人選舉權。英國通過戰爭鞏固了它在南部非洲的霸權地位,德國勢力則退縮于西南非洲。從此,英布合作以種族主義制度統治人口占多數的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