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K
9303
地幔柱
地幔柱的概念,由美國學者摩根(W.J.Morgan)于1971年提出,并為板塊運動機制建立了“地幔柱學說”(mantle plume theory,plume tectonics hypothesis):地幔柱由放射熱積累導致地幔深部或核幔界面的物質升溫上涌形成,上升到巖石圈底部后向四周擴散,從而推動板塊運動。地幔柱深度達700千米,直徑在150千米左右,上涌速率1~2厘米/年。地質時期,地幔柱的位置相對固定而長期活動,其熱引發的火山活動常形成海山和海山鏈,它以高熱流、15~20毫伽(1毫伽=10-3厘米/秒2)的重力正異常、噴發強烈、頻繁的基性-超基性熔巖為特征。有些學者將地幔柱分為兩類:冷地幔柱(cold mantle)和熱地幔柱(hot mantle)。前者是由于地幔內板塊俯沖消減和重力降落而成,后者是由核-幔邊界物質上涌而成。冷、熱地幔柱的運動是地幔物質運動的主要方式,它控制或驅動了板塊運動,導致巖漿和火山活動、地震、磁極倒轉、引起全球大地基準面變化、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生物滅絕和繁衍。熱地幔柱的上升可能導致大陸破裂、大洋張開;冷地幔柱的回流則引起洋殼俯沖和板塊碰撞。還有學者預言:地幔柱構造正在發展成為一種超越板塊構造的地球動力學新模式和大地構造新理論。然而由于存在眾多難以用地幔柱構造加以解釋的地質現象,這一新理論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9303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莫霍面
下一篇:軟文推廣平臺找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