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K
5528
銅藍
英文名稱來自意大利礦物學家N.科維利的姓氏,為紀念他在維蘇威發現了這種礦物而取名。含銅量66.48%,可含少量鐵、銀、硒、鉛等混入物,是提煉銅的礦物原料。 銅藍片狀集合體 銅藍呈靛藍色,中文名與此有關,呵氣后變紫色。灰黑色條痕。金屬光澤或光澤暗淡。不透明,極薄者透綠光。具有完全的底面解理。莫氏硬度1.5~2.0。密度4.59~4.67克/厘米3。晶體具層狀結構,單晶板狀、細薄片狀,通常呈被膜狀或煙灰狀集合體。銅藍是煉銅的主要礦物原料之一。銅藍主要是外生成礦作用的產物,產于銅的硫化物礦床次生富集帶中,與輝銅礦等礦物共生,組成含銅量很高的富礦石。偶見于熱液礦床和火山噴氣礦床中,在火山熔巖中也有發現,是硫質噴氣作用的產物。在地表條件下,銅藍易氧化形成銅的氧化物、碳酸鹽類的次生礦物。最常見的是赤銅礦、孔雀石、藍銅礦等。著名產地有俄羅斯烏拉爾布利亞溫、塞爾維亞博爾、意大利撒丁島的卡拉博納、美國蒙大拿州的比尤特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