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建
35.7K
9133

圍棋

圍棋,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于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于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長方形格狀棋盤(看上去像正方形)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必須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中日韓等各國制定的競賽規則略有不同。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圍棋保護單位為中國圍棋協會、北京棋院(北京橋牌院、北京市棋牌運動管理中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圍棋

  • 外文名稱

    Go/Weiqi/Baduk(英文)、囲碁(日文)、??(韓文)

  • 別名

    弈、木野狐、坐隱、方圓、烏鷺、手談、紋枰等

  • 類別

    棋牌類

  • 性質

    智力運動項目

  • 起源時間

    約4000年前

  • 起源地

    中國

?
  • 拼音

    wéi qí

  • 流行國家

    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等

  • 交叉點數

    361個

  • 每邊道數

    隋朝前為17道,隋朝后為19道

  • 棋子組成

    黑白二色圓形棋子

  • 蘊含

    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歷史


起源

圍棋,起源于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并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采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明朝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烏曹相傳是堯的臣子,有的人又說他是夏桀的臣子。后來,董斯張的《廣博物志》、張英的《淵鑒類函》等也采錄了這種說法。

明朝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認為,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據《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于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發展

  • 春秋戰國

圍棋此時已在社會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孔子《論語·陽貨》載: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專業棋手,弈秋。

  • 秦漢三國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也鮮有記載。

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于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

晉代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人或譏其費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卷三:"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系,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于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了然于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中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后,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圍棋定制。

  • 南北朝

由于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見棋類活動之普遍。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于此。

  • 隋唐宋元

由19道棋盤代替了過去的17道棋盤,從此19道棋盤成為主流。而隨著隋帝國對外的政策,高句麗、新羅、百濟把圍棋帶到了朝鮮半島,遣隋使把圍棋帶到了日本國。

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游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于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這時的圍棋,已不僅在于它的軍事價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弈棋與彈琴、寫詩、繪畫被人們引為風雅之事,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藝娛樂項目。

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187號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圖》絹畫,就是當時貴族婦女對弈圍棋情形的形象描繪。當時的棋局已以19道作為主要形制,圍棋子已由過去的方形改為圓形。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出土的瓷質圍棋盤,唐代贈送日本孝武天皇、現藏日本正倉院的象牙鑲鉗木質圍棋盤,皆為縱橫各19道。中國體育博物館藏唐代黑白圓形圍棋子,淮安宋代楊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圓形棋子等,都反映了這一時期圍棋的變化和發展。唐代"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是中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標志。所謂棋待詔,就是唐翰林院中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棋手。當時,供奉內廷的棋待詔,都是從眾多的棋手中經嚴格考核后入選的。他們都具有較高的棋藝,故有"國手"之稱。唐代著名的棋待詔,有唐玄宗時的王積薪、唐德宗時的王叔文、唐宣宗時的顧師言及唐信宗時的滑能等。由于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擴大了圍棋的影響,也提高了棋手的社會地位。這種制度從唐初至南宋延續了500余年,對中國圍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從唐代始,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不但涌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來唐入貢的日本國王子所帶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則是用集真島上手談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麗、新羅也同中國有來往,特別是新羅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圍棋的交流更是常見之事。《新唐書·東夷傳》中就記述了唐代圍棋高手楊季鷹與新羅的棋手對弈的情形,說明當時新羅的圍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 明清

明清兩代,棋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現之一,就是流派紛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三個著名的圍棋流派:一是以鮑一中(永嘉人)為冠,李沖、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為冠,汪曙、方子謙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顏倫、李釜(北京人)為冠的京師派。這三派風格各異,布局攻守側重不同,但皆為當時名手。在他們的帶動下,長期為士大夫壟斷的圍棋,開始在市民階層中發展起來,并涌現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們通過頻繁的民間比賽活動,使得圍棋游藝更進一步得到了普及。隨著圍棋游藝活動的興盛,一些民間棋藝家編撰的圍棋譜也大量涌現,如《適情錄》《石室仙機》《三才圖會棋譜》《仙機武庫》及《弈史》《弈問》等20余種明版本圍棋譜,都是現存的頗有價值的著述,從中可以窺見當時圍棋技藝及理論高度發展的情況。

清朝對漢族文化的吸收與提倡,也使圍棋游藝活動在清代得到了高度發展,名手輩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過柏齡、盛大有、吳瑞澄諸為最。尤其是過柏齡所著《四子譜》二卷,變化明代舊譜之著法,詳加推闡以盡其意,成為杰作。清康熙末到嘉慶初,弈學更盛,棋壇涌現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稱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風奇巧多變,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寧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稱"海昌二妙"。據說在施襄夏30歲、范西屏31歲時,二人對弈于當湖,經過10局交戰,勝負相當。"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成為流傳千古的精妙之作。

  • 現代

1988年4月16日,國家體委發布《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實施細則》和《圍棋地方段位制》。

2013年,中國眾多棋手崛起,包括江維杰、范廷鈺、時越等年輕棋手接連贏得世界比賽冠軍,羋昱廷、陳耀燁、周睿羊、檀嘯等棋手大放異彩,人才輩出。

2016年3月9日至15日舉行的圍棋人機大戰中,谷歌開發的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圍棋"(AlphaGo)大比分4∶1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頂級選手李世石九段,在圍棋上已顯示出趕超人類的趨勢;2017年初,升級版的AlphaGo以"Master"的神秘賬號在多家網絡圍棋平臺戰勝包括聶衛平、柯潔、樸廷桓、井山裕太在內的數十位中日韓圍棋高手,在30秒一手的快棋對決中,以60∶0的成績完勝,引發熱議。

傳播

中國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漢時期,西漢時曾置交趾郡,轄境包括越南的大部分地區。此后,越南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圍棋在越南開展流傳的情況未見史籍記載,但估計不會晚于12世紀。元至元中(1280年左右),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即越南)。他在安南曾觀當地貴胄子弟弈棋,作了《安南春夜觀棋贈世子》一詩,中有"綠滄庭院月娟娟,人在壺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紅燭底,心游萬仞碧霄邊"等語,足見當時越南圍棋已很流行,而且也很講究高雅的情趣。

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看到圍棋在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的情況。如記錄沿途風光的馬觀的《瀛涯勝攬》就說:"三佛齊國俗好……弈棋。"三佛齊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這說明東南亞國家至少在明以前,圍棋就很流行了。

圍棋傳到歐洲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是17世紀中葉。

圍棋運動現已遍布世界各地,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最為興盛;西方國家已漸熱;東南亞正在發展中。截至2017年,職業圍棋水平最高的國家是中國和韓國。韓國在對戰中國上漸居下風;而日本已經難以和中韓抗衡。

對外交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從1960年開始,每年舉辦中日圍棋友誼賽。1964年改稱中日圍棋對抗賽,一直舉辦到1991年。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拉開中日圍棋交流的序幕。中國人聶衛平在前三屆擂臺賽中獲取11連勝,極大地推動中國圍棋的普及。

1988年,韓國人曹薰鉉在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奪冠,同樣引發韓國圍棋的熱潮。此后,大量世界性新聞棋戰出現。在這些棋戰中,李昌鎬從眾多棋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棋界第一人。2004年后,李昌鎬的狀態有所下滑,李世石、古力等新銳勢力開始對其發起沖擊。


棋具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參見中國圍棋規則2002版)。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中國云南保山所產的"永子"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其他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位上(讓先除外)。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棋鐘: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棋譜:它為記錄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筆記本的形式出現。


規則


基本下法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盤上的交叉點上。

3.棋子下定后,不得再向其他位置移動。

4.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棋子的氣

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并計算。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占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提子

把無氣之子清理出棋盤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兩種:

1.下子后,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2.下子后,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后,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作"禁著點"。禁著點禁止對方下子。

禁止全局同形

著子后不得使對方重復面臨曾出現過的局面。

終局

1.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時,為終局。

2.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時,為終局。

3.雙方連續使用虛著,為終局。

計算勝負

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大陸采用數子規則,中國臺灣采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采用數目規則。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故所有規則都采用了貼目制度。

中國規則

1.貼3又3/4子的規則:第一步,把死子提掉。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并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點為單位)。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2.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日韓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采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先數一方的目數并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并記錄下來,然后黑棋減去6目半,最后和白棋比較,多者為勝。

值得一提的是"一子兩目"的說法。雖然圍棋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但表現在一盤特定的棋局上,貼m子=貼2m目,勝n子=勝2n目。原因在于:數子法,是計算黑白任意一方與歸本數(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雙方所得目數的差距。

例如,一盤棋黑白雙方相互交替落子,進行了280手,盤面地域已全部劃清,雙方在俘虜和死子回填后,形成如下形勢:(1)盤面黑子有140顆,黑方所占實空為44目,即黑方占地140+44=184子;(2)盤面白子有140顆,白方所占實空為37目,即白方占地140+37=177子。

(i)如果不貼子。用數子法計算,黑方占地為184子,黑方勝184-180.5=3.5子。用比目法計算,黑方有44目,白方有37目,黑方勝白方44-37=7目。

(ii)如果貼3.25子,即貼3.25*2=6.5目。用數子法計算,黑方扣除貼子后占地184-3.25=180.75子,黑方勝180.75-180.5=0.25子,即黑方勝1/4子。用比目法計算,黑方扣除貼目后有44-6.5=37.5目,黑方勝白方37.5-37=0.5目,即黑方勝白方1/2目。

(iii)如果貼3.75子,即貼3.75*2=7.5目。用數子法計算,黑方扣除貼子后占地184-3.75=180.25子,此時180.25

由此可見,在圍棋最終計算勝負的盤面固定下來后,用數子法和比目法計算出來的結果一般是相同的。但由于貼子或貼目數量的不同,黑白雙方的勝負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正如情形ii與情形iii所列。

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競賽規定

1.先后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后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2.貼子

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3.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采用計時制度。

時限: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限。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結束。

讀秒:在采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鐘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鐘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鐘開始讀秒。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鐘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鐘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鐘,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鐘時各報秒一次。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鐘,裁判員應及時通知棋手"還剩X分鐘"。最后一分鐘讀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后1、2、3、4、5、6、7、8、9……以準確的語聲逐秒報出。最后的報法是"10,超時判負"。快棋比賽的讀秒辦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競賽大會另作規定。

4.終局規定

(1)單官或其他官子時,為終局

(2)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另一方中盤勝。認輸就是將兩個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

(3)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也作終局處理。

(4)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后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于己方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5)活棋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沒有兩只真眼的棋且不在雙活狀態下的,都是死棋,應被提取。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有兩只真眼或兩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謂的真眼就是都有子連著,且對方下子不能威脅到自己。

5.對局暫停和封棋

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制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重大的比賽,可采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后,把準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后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啟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6.賽場紀律

(1)在比賽中下假棋、搞君子協定等作弊行為,一經查實,可對有關棋局立即判負或判雙方負。如現場已經宣布了比賽結果,已經按這一結果進行了下一輪抽簽,甚至在經過數局之后才證實作弊行為,仍允許作出部分或全部取消單方或雙方成績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允許作出今后的停賽處罰。

(2)棋手報名參賽后,無正當理由,部分或全部退出比賽除對有關棋局判負之外,允許作出今后的停賽處罰。

(3)對于比賽中嚴重妨礙對方思考和擾亂賽場秩序的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4)比賽中和暫停時,當局者與其他人議論該局或者查閱有關資料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5)比賽中禁止參賽者與其他人談論與本局有關或與本隊有關的內容。實屬必要的談話,應經裁判長許可并在裁判員監督下進行。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2分鐘。違反者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6)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競賽規程規定的開、閉幕式和其他禮儀性、公益性、宣傳性活動的棋手,除通報批評之外,根據情節和社會影響的嚴重程度,允許作出降一個名次發放獎金及停賽處罰。

(7)在賽場中禁止正在參賽的棋手的手機發出響聲,初違者判警告一次,再違者判負。凡注視手機屏面顯示內容的,一律判負。已賽完的棋手及不參賽的棋手在賽場中使用手機的,由大會通報批評。

(8)棋手在對局中違反賽會禁煙規定而吸煙者,判警告一次。再違者判負。

7.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1)讀秒時,有詢問己方還剩幾分鐘的權利。

(2)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3)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4)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5)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6)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里的義務。

(7)比賽終局后,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8.行棋

(1)一方并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2)棋子下完后,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實是掉落的原因,允許其揀起后任選著點。

(3)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征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后,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移動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4)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后,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9.提子

下子后,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10.禁著點

棋子下子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11.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1)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2)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以"假生"作為活棋。

(3)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4)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將其作為不能終局的理由。

12.其他

(1)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象,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

(2)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里滿二次者,判該局為負。

古代規則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則無法判斷勝負(除了中盤勝),只不過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計入譜中,這和古人對棋的概念有關。古代黑棋不貼目。

1.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對局時先在棋盤角上四顆星的位置分別擺上4個子,黑白各兩個,類似的對角星布局。

2.還棋頭。這是古代特有的規則,即你每分斷對方一塊棋,最后計算勝負時對方就要貼給你一個子,因此對方被你分斷的越多,你獲利越大。

3.古代圍棋的下法分為敵手棋、饒子棋、先兩棋。位尊的,水平相當的(敵手棋),一般執白先下;水平高的與水平低的下(饒子棋),高手執白,水平低者執黑先下。古人計算勝負的規則和的中國規則是一樣的,子目皆空,即棋盤上的活子,目就是圍住的空點。"空"在這里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總指圍的地盤,不單單表示圍住的空點。

古代圍棋與現代圍棋下法比較

古代圍棋與現代圍棋下法基本相同,但本質區別在于古代圍棋是以子多為勝(參考《敦煌棋經》),唐宋數路法(參考《忘憂清樂集》日本規則即由此變來)數空需扣除眼位、公氣不計,明清數子規則有還棋頭(眼位不是子,該規則后來被日本廢除)

其他區別:第一,古代圍棋一般白先黑后;第二,古代圍棋沒有貼目,黑棋181子就獲勝;第三,古代圍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對角星位分別放黑白兩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優勢(后來被日本廢除,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貼目)。北宋沈括還提出了"四國圍棋"的下法(見《夢溪筆談》"四人分曹共圍棋者")。


別稱

?

圍棋的別稱展示了圍棋的某種特征或特點,體現了中國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古人的智慧。自古以來廣泛流傳的有:坐隱手談忘憂爛柯木野狐方圓烏鷺黑白玉楸枰以及星陣略陣鬼陣坐藩圍獵等。


術語


: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處行棋稱為"尖"。由于尖的步調較小,人們也習慣地稱它為"小尖"。

:"長"是指緊靠著自己在棋盤上已有棋子繼續向前延伸行棋。"長"一般用于與對方接觸交戰的時候,便于將己方的子連成一片,更好地攻擊對方。

:"立"與"長"有著微妙的差別,"立"主要指向緊靠著自己原有的棋盤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邊線方向的行棋。

:"擋"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擋對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對方棋子沖出包圍時,用己方棋子緊靠住對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擋的作用也就是含義中所說的兩點,一是阻止對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圍住的對方棋子沖出。

:"并"就是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旁邊的一線路上緊挨著下子。

:"頂"就是頂撞對方的棋子的著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在對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頭上下子。頂的特點是結實、厚重、具有先手意義。頂的形式很多,有尖頂、鼻頂等。

:"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對方的壓迫下,沿著邊上低位,也就是一線或二線的位置上長。爬可以用于做活、連絡、占地、搜根等。

:"關"是指與自己在棋盤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沖"是指緊靠著自己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向對方的"關"形中間的空交叉點處行棋,這就叫"沖"。"沖"經常是運用自己強的一面去阻擊對方,將對方的棋分成兩塊,以利于尋找機會消滅對方。

:跳的形狀與"關"形是相同的,都是在與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況下所說的關是含有向寬闊地帶或中腹擴展的意味,而"跳"則一般用于雙方對局彼此接觸交戰的時候,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殺對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小飛",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大飛"。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象步飛"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狀的對角空交叉點處行棋。"超大飛"是指比"大飛"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鎮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關起的位置,這手棋叫"鎮"。

:"掛"也稱掛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掛就是在布局時,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況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掛是為破壞對方完全占有角部而與對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線上行棋的掛,叫"低掛",在四線上行棋的掛,一般叫"高掛"。

:"夾"是對局的一方用兩子將另一方的棋子夾在中間的行棋方法。"反夾",是指當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夾住時,被夾的一方從對方棋的另一側再夾對方一手棋。

:"斷"是直接切開對方棋與棋之間的連絡,使對方的棋分散開的行棋方法。

:跨是對局的一方在有周圍棋子援助的情況下,將己方的棋插到對方小飛的棋形中。"空"是指圍成的地域。

:指的是在原來棋盤上呈尖形二子基礎上,再下一著,使之構成"品"字形狀。虎,還包含有虎口;雙虎等術語。虎是用來使棋盤上己方的棋子連絡,也是為了防止對方的棋子切斷己方連絡的手段,有時也作用在活棋中,由于虎狀的棋子彈性豐富,適用于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經常被采用。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圍攏中的空著的那個交叉點,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則叫上虎,虎口朝下,確切地說朝邊角則叫下虎。

雙虎:就是由三個棋子構成兩個斷點,三子呈連續小尖狀,(△)使其下一著棋可同時形成兩個虎口。

:"擠"是從原來就有的己方棋子出發,繼續向敵子集中的地方插進去,使對方原本連結的棋形出現斷點或別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對方補棋,有先手的意思。

拆:"拆"就是以棋盤原有的己方棋子為參照在三線或四線上向左或向右間隔若干路開拆一著。拆子的距離間隔一路為拆一,間隔二路為拆二,間隔三路為拆三。拆常常用于擴張地域或謀得己方根據地,也有時用在擴大地域、求己方根據地和搜取對方根據時同用。

逼:"逼"是對敵方構成威脅的著法,大多數用于奪取對方做活的根據地。

:"封"是指封鎖敵方棋子向外部發展的著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對方棋子向中央發展。"封"還可以說是封鎖住對方棋子的出路。在攻擊中常用。

點:點的作用一來可破壞對方眼位;二來可以用來窺視對方的斷點或"薄弱環節",以達到借機促使對方棋形盡早固定,以免將來多變的作用。同時,也是在對方陣勢中,作試探。最后,侵略對方的陣地,從深處入手,非常嚴厲。點還有一種說法是指棋盤上的具體交叉點。如:好點、要點等。

:在己方有子力配合的情況下,將棋下在對方棋子的上面,主要作用是壓制對方,擴張自己的外勢。

:雙方棋子相互靠緊時,一方從斜線上向對方兜頭下一子,以阻止對方的棋子出路的著法。因扳的方向不同,有內扳、外扳、上扳、下扳之分。在一方扳時,對方還有反扳、連扳的著法。

:指在邊角地帶,緊挨著對方棋子的下邊落子。具有占地、連絡、攻擊、騰挪、試應手等多種意義。

退:在雙方棋子接觸時,將被對方擋住前進去路的子向己方退回一步的著法。

:在對方的斷點、虎口附近或相當薄弱之處下一子,下一步能立即獲得利益或分斷對方。

:在無己方棋子接應時,緊靠著對方的棋子旁邊下一子,稱為碰。

:在有己方棋子作策應的情況下,緊貼對方棋子旁邊下一子。

:在己方棋子與對方棋子間隔一路的情況下,緊貼對方棋子的兩側下一子的著法。也稱作"搭靠"。

:將可能被對方分斷的棋子連接成一體的著法。

:指將被對方"打吃"的棋子與己方的其它棋子連接成一個整體的著法。

:在對方相隔一路的棋子中間下一子的著法。通常用在能夠分斷對方棋子的場合下。

:也稱打吃。在對方棋子只有兩口氣時,再下一子,使其僅剩一口氣的狀態。

雙打:下一子同時打吃對方兩邊的棋子,形成兩者必得其一的著法。

:下一子,使對方的棋子立即呈現無氣被吃狀態,隨即把被吃的死棋從棋盤上提取掉。

:也稱作"征子",是圍棋中吃棋子的一種方法,俗稱"拐羊頭"。被"征吃"一方的棋子因只有一口氣,若沒有己方棋子接應,即使逃出,對方可按預定的行棋次序繼續緊氣追殺,最終會將其全部吃掉。

:故意在對方的虎口中送一子,迫使對方吃子而其自緊一氣的著法。在雙方對殺中常用來緊氣和破眼。

挺:也稱挺頭。防止己方的棋被對方扳住頭而向前挺出的著法。

貼:指緊隨其后貼住對方棋子下子的著法,俗稱"后推車"。

枷:將對方的棋子虛罩在己方的勢力范圍之內,使其無法繼續長氣和逃出的著法。

:在棋盤三路以下的邊線上,能使己方兩部分棋子取得連絡的著法。

拐:雙方棋子相互接觸時,改變行棋方向,并擋住對方前進方向的走法。

團:將棋走成空三角或凝形的著法。通常在特定的場合下采用。

罩:在距對方孤棋外部較遠處下子,將對方的棋子遠遠地籠罩起來,以威脅其安全的著法。

倒撲:也稱倒包。在對方虎口內下一子打吃對方,如對方提吃,仍可再吃掉對方若干棋子的著法。

肩沖:在對方棋子的斜上方成"尖"形的位置上下一子。除用于削減對方的勢力外,還可以用于擴展己方的勢力。

玉柱:在角部或邊上原有一子的基礎上再下立一子的著法。用于加強己方的形勢或穩固己方地域。

雙飛燕:布局中常用的著法之一。當一方先占星位后,另一方分別在兩邊小飛掛,對其進行夾擊。因棋形如同飛燕展翅,故而得名。

紐十字:對局雙方將棋子走成互相絞斷的"十字"形狀。

打入:直接深入對方控制的勢力范圍,以達到破空或攻擊對方目的的著法。

分投:指在對方勢力范圍的中央一帶下子,并且左右均留有開拆的余地。一般情況下,分投的棋子多數選擇下在三線。

打劫:雙方可以輪流提取對方棋子的情況。圍棋規則規定,打劫時,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對方應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騰挪:騰挪就是在對方棋子多,強的時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擠、斷等連續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經過多次對弈實踐,對于角上著子,逐漸形成的一些被公認比較妥善的程式,最終形成雙方大體安定、利益均等的棋形,即通常所說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開始,雙方搶占要點,布置陣勢,準備進入中盤戰斗,這一階段叫布局。

中盤:也稱為中局,指雙方在布局之后,從短兵相接開始,進行全局性地域爭奪的作戰階段。

收官:也稱官子,是指一局棋的最后階段,經過中盤戰斗,雙方領地大體確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這時稱為"收官"。

:棋盤上,被一方棋子所圍的空白交點,稱為"目"。

先手:下一著棋后,第二著能起到攻擊、殺死對方或削減對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對方不得不應,稱為先手。

后手:在對方下子后,不得不應一著棋進行防御,以致被對方獲得它投的權利,稱為后手。己方下子后,如果對方不應也可稱此著為后手。

棋品:中國古代依照當時區別官階等級的"九品中正制",把棋手的等級也分成了"九品"。從一品到九品的名稱分別是:入神、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等級


棋手等級包括段位和級位。段位和級位是表示圍棋手水平高低的標志,從低到高分別為:業余級位,業余段位,職業段位。

  • 業余級位設置: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國圍棋業余段位級位制》中第四條有:業余段位下設級位,級位可分為1級、2級至25級,1級最高。但級位證書只印制1級、2級、5級、10級、15級、20級、25級共七個等級

上海的級位從低至高依次為:無級組、10級組、9級組、8級組、7級組、6級組、5級組、4級組、3級組、2級組、1級組共11個級別。在升級分級比賽時,則分為無級組、10級到8級組、7級到3級組、2級組、1級組,根據所勝盤數決定是否升級或者跳級。1級以上則是段位。

北京同樣分為11個級別,在升級分級比賽時,分為10級、5級、2級、1級組,根據所勝盤數決定是否升級。1級以上則是段位。

  • 業余段位設置:

業余從1段開始,參加業余定段賽最高可以打到業余5段;業余6段的獲得者必須是取得省級乃至全國性業余圍棋比賽前幾名的棋手或是圍棋界的元老水平差異很大,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強于一般的業余5段(現已推出可以升業余6段的定段賽,但人數限制在參賽的業余5段總數的百分之五,具體時間和賽制請留意中國棋院的對外公布);業余7段的獲得者必須是參加全國性圍棋比賽并獲得冠軍;中國沒有設置業余8段,日本棋院頒發給每屆世界業余圍棋比賽冠軍業余8段;業余段位沒有9段。

業余段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職業段位則用中文表示。

  • 職業段位設置:

職業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


頭銜


頭銜,是某些比賽冠軍的特定稱呼。

中國的頭銜戰現有天元、名人和新人王。以前還舉辦過棋王和棋圣。其他幾項比賽,冠軍沒有特殊的榮譽稱呼,也就是沒有頭銜。

韓國的頭銜有:天元、新人王、王中王、名人等。

日本有七大頭銜:棋圣、本因坊、名人、十段、小棋圣(碁圣)、王座、天元。


賽事


國際比賽

個人賽

公開賽

Mlily夢百合杯

百靈杯

三星杯

LG杯

錦標賽

春蘭杯

應氏杯



女子賽

穹窿山兵圣杯




邀請賽

名人爭霸賽

中日韓對抗

中韓天元對抗


團體賽


農心杯

黃龍士雙登杯

珠鋼杯

天臺山圍棋賽

運動會


智力精英運動會

世界智力運動會



已停辦個人賽

公開賽

BC信用卡杯




錦標賽

豐田杯

富士通杯

東洋證券杯


已停辦團體賽

擂臺賽

中日擂臺賽

中韓擂臺賽

真露杯

SBS杯

正官莊杯

招商地產杯



對抗賽

中日對抗賽

樂天杯

日月星杯

CSK杯

已停辦運動會


亞運會圍棋賽




中國棋賽

杯賽

倡棋杯

理光杯

阿含桐山杯

衢州爛柯杯

中信銀行杯

龍星戰

威孚房開杯


頭銜賽

天元賽

名人賽

棋圣戰


限制賽

新人王戰

西南王戰

理光新秀賽

理光雙混賽

富士通U15

大重九杯

女子建橋杯

女子國手賽

女子百靈杯




團體賽

甲級聯賽

乙級聯賽

丙級聯賽

女子圍甲

體育賽

全國個人賽

全國段位賽



業余賽

晚報杯

黃河杯

晚報杯職業業余對抗

陳毅杯

已停辦賽

新體育杯

樂百氏杯

棋王戰

招商銀行杯

NEC新秀賽

NEC杯

霸王戰

蜻蜓杯

元老戰

庫爾勒杯

圣雪絨杯

友情杯

永達杯

精英戰

五牛杯

十強戰

大國手戰

女子名人戰

全國女子職業賽

全國體育大會

女子新人王




日本棋賽

七大戰

棋圣戰

名人戰

本因坊戰

十段戰

天元戰

王座戰

碁圣戰


職業賽

新人王戰

阿含桐山杯

龍星戰

NHK賽

大師賽

王冠賽

關西棋院第一位決定戰

中野U20

理光杯選手權

大和證券

廣島鋁制杯

產經新聞戰

理光雙混賽




女子賽

女子本因坊

女子名人

女子棋圣

秀策杯

已停辦賽

JAL新銳賽

JAL女子賽

NEC俊英

鶴圣戰

女子鶴圣戰

新銳戰

麒麟杯

JT杯

首相杯

女子選手權

最高十杰戰

日本第一戰

高松宮賞

名人快棋賽

最高位戰

竹林杯

IBM快棋賽

留園杯

JAA杯

舊名人賽

東京新聞杯

最強者決定賽

日本快棋賽

Acom杯

日本棋院選手權

日本棋院第一位

日本棋院最高段

NEC杯

鳳凰杯

大和證券女子賽

女子最強賽

關西女子淘汰賽

幽玄杯





韓國棋賽

職業賽

國手戰

名人戰

天元戰

十段賽

KBS棋王戰

GS加德士杯

麥馨杯九段戰

BC新人王賽

物價情報杯

新銳連勝最強戰

Baduk TV杯

NTV杯

韓國圍棋聯賽




女子賽

女子國手戰

女子名人戰



已停辦賽

霸王賽

KT杯

KTF杯

倍達王戰

最高位戰

大王戰

SBS戰

三星杯

國棋賽

棋王賽

MBC帝王戰

EBS女子戰

新王戰

七八九段賽

大師帝王戰

嶺南日報杯

三國志戰

KAT杯

五強賽

最強者賽

中堅棋手戰

韓國棋院選手權

全國選手權

Pro sinia賽

王位戰

棋圣戰

王中王賽

新銳十強戰

戰神戰

女子棋圣戰

Peknam title Backus杯

GGAuction杯

Professional amatoa賽




交流賽

2021年12月17日,2021"雙城杯"圍棋交流賽以線上對弈的方式在上海、臺北兩市舉行。


棋手


現代棋手

國家或地區

棋手名

中國大陸

聶衛平、馬曉春、常昊、古力、柯潔、時越、周睿羊、陳耀燁、柁嘉熹、唐韋星、連笑、江維杰、羋昱廷、彭立堯、李欽誠、范廷鈺、楊鼎新、謝爾豪、范蘊若、廖行文、鐘文靖、黃云嵩、鄔光亞、孫騰宇、李軒豪、孟泰齡、朱元豪、王昊洋、羅洗河、周鶴洋、謝赫、王檄、劉星、孔杰、丁偉、樸文垚、邱峻、古靈益、胡耀宇、彭荃、黃奕中、李喆、牛雨田、王磊、王垚、王雷、劉菁、王煜輝、邵煒剛、鄒俊杰、劉世振、曹大元、俞斌、劉小光、江鑄久、錢宇平、張文東、程曉流、邵震中、芮乃偉、豐蕓、孔祥明、張璇、於之瑩、華學明、華以剛、羅建文、王汝南、陳祖德、吳淞笙、過惕生、劉棣懷、顧水如

日本

井山裕太、一力遼、羽根直樹、高尾紳路、山下敬吾、吳清源(日籍華人)、坂田榮男、林海峰、大竹英雄、石田芳夫、趙治勛(旅日韓國人) 、小林光一、武宮正樹、加藤正夫、小林覺、王立誠(日籍華人) 、依田紀基、山城宏、羽根泰正、淡路修三、知念薰、小林泉美、萬波佳奈、梅澤由香里、藤澤秀行、橋本宇太郎、高川格、木谷實、瀨越憲作

韓國

李昌鎬、曹薰鉉、李世石、樸廷桓、申真谞、金志錫、安成浚、崔哲瀚、姜東潤、樸永訓、睦鎮碩、元晟溱、韓尚勛、趙漢乘、宋泰坤、許映皓、劉昌赫、徐奉洙、徐能旭、趙南哲、金寅、河燦錫、申旻埈

中國臺北

周俊勛、張栩(征戰日本)、黑嘉嘉、楊子萱 。

歐美

麥克雷蒙、帕沃爾·利茲、伊利亞·什克辛

古代棋手

古代著名棋手

國別

棋手名

中國

王積薪、顧師言、劉仲甫、黃龍士、徐星友、周懶予、周東侯、范西屏、施襄夏、梁魏今、程蘭如、盛大有、過百齡、汪漢年、周小松、陳子仙

日本

本因坊算砂、本因坊道策、本因坊秀策、本因坊丈和、井上幻庵因碩、本因坊秀和、本因坊秀甫、本因坊秀榮、本因坊秀哉


古籍

?

?

中國古代重要圍棋著作

時期

著作名

唐以前

《新論》《弈旨》《圍棋賦》《弈勢》

宋元

《棋經十三篇》《忘憂清樂集》《玄玄棋經》

明代

《弈旨》《弈問》《弈旦評》《弈難》《弈史》

清代

《兼山堂弈譜》《弈理指歸》《弈理指歸續編》《桃花泉棋譜》《餐菊齋棋評》

民國時期

《問秋吟社弈評初編》《棋國陽秋》



影視作品

?

? ? ? ??吳清源》:2006年由田壯壯執導,張震領銜主演電影。

棋魂》:Studio Pierrot改編的電視動畫,于2001年10月10日-2003年3月26日在東京電視臺系列播放。

圍棋少年》:馬風清導演動畫,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制作出品,2005年發行。

棋魂》:劉暢執導,胡先煦、張超、郝富申、韓沐泊、翟冠華、紀李等主演的少年熱血棋幻劇,該劇于2020年10月27日在愛奇藝播出。

老天津衛
規劃 天津老城
歷史 三岔河口 直沽寨 海津鎮 天津州
天津府 天津縣
藝術 京劇 河北梆子 梅花大鼓 京東大鼓
天津快板 天津時調 評書 相聲
雙簧 單弦 數來寶 京韻大鼓
風箏魏 楊柳青年畫 泥人張 糖人
雜技 口技 津門法鼓 漢沽飛镲
天津摔跤
字號 狗不理 桂發祥 耳朵眼 果仁張
蹦豆張 皮糖張 同升和 正興德
隆順榕 桂順齋 達仁堂 天寶樓
風箏魏 老美華 泥人張 大福來
亨得利 鴻起順 登瀛樓 月盛齋
盛錫福 達仁堂 樂仁堂 同仁堂
三合益 認一民 至美齋 宴賓樓
名勝 鼓樓 古文化街 玉皇閣 大沽口炮臺
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 石家大院 黃崖關長城 李純祠堂
經歷司衙署 周公祠
寺廟 天津文廟 天津天后宮 獨樂寺 大悲禪院
掛甲寺 蓮宗寺 海光寺 稽古寺(海會寺)
薦福庵 薦福觀音寺 寶坻石幢 西沽潮音寺
塘沽潮音寺 漁陽觀音寺塔 天尊閣 掛月峰云罩寺
千像寺造像 盤山萬松寺 清真大寺 天津清真南大寺
天津清真西寺 七街清真寺 薊縣魯班廟 大覺禪寺
慈航禪林寺
會館 廣東會館 山西會館 江蘇會館 浙江會館
閩粵會館
戲院 廣東會館戲院 春和戲院 天華景戲院 北洋大戲院
茶館 謙祥益 慶芳茶園 協盛茶園 襲勝茶園
金聲茶園
津菜 八大碗 四大扒 冬令四珍 八珍豆腐煲
老爆三 熘魚片 獨面筋
小吃 煎餅果子 鍋巴菜 老豆腐 果子
燙面炸糕 燒麥 卷圈 糖果子
爆肚 糖礅 荷包蛋 包子
鍋貼 云吞 驢打滾 撈面
銀絲卷 大餅雞蛋 天津甘栗 羊湯
羊雜碎 素什錦 熟梨膏 五香花卷
龍嘴大茶壺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 耳朵眼炸糕
石頭門坎素包 大福來 小李燒雞 白記水餃
陸記燙面炸糕 果仁張 蹦豆張 皮糖張
楊村糕干 芝蘭齋糕干 小寶栗子 獨流老醋
北塘蝦醬 桂順齋 藥糖
玩物 遛鳥 斗蛐蛐 蟈蟈 鴿子
金魚 中國象棋 圍棋
牌九 天津麻將 太極拳 抖空竹
毽子 燈謎 對聯
言語 天津話 老天津衛叫賣
習俗 天津春節習俗 天津嫁娶習俗 天津喪葬習俗
活動 天津皇會


四藝
古琴 圍棋 書法 繪畫

?

瀕危狀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國圍棋文化研究人員的生存空間日益萎縮。當前,面對著現代經濟與外來文化的沖擊,起自民間的傳統中國圍棋文化研究環境急劇惡化,發掘與保護古代圍棋文化遺產的資金嚴重短缺,急需國家采取有效措施對古老的 中國圍棋文化施加挽救與保護。近年來,中國圍棋文化領域中不斷迫近的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城市與鄉村的圍棋人口不斷縮減;高水平的圍棋文化研究學者后繼乏人;考古領域中與圍棋相關的專業無人問津,大批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圍棋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與資料流失海外;大量價值連城的古代圍棋書籍與棋譜得不到有效的收集與保護,正在瀕臨滅絕;新聞媒體對于圍棋文化方面的宣傳與報道銳減,有多家電視臺業已取消或大幅縮減了原先給予圍棋方面的節目時間;圍棋書籍的出版也飽受市場因素的沖擊,越是富有文化價值的圍棋著作就越少有出書的機會,已有多家專業性的圍棋雜志與圍棋報紙迫于生計退出了市場競爭。

迄今為止,中國圍棋僅有四百余位擁有專業段位稱號的棋手,這個數字很難與中國的圍棋母國形象相稱。在這四百余位中國頂尖級圍棋棋手中,由于早期花費大量時間投入圍棋專業技術訓練,其文化知識水平介于小學與初中之間的又占據了絕大多數。在少部分有能力進修學習并進一步研究圍棋文化的棋手中,至今已有數十人移居海外,更有近百人考入各地的大專院校,這些人基本上脫離了中國的圍棋事業。在中國圍棋歷史與中國圍棋文化專題研究的某些領域中,中國已經落后于日本與韓國。以上所列現象,表明了中國圍棋文化研究領域業已面臨持久的萎縮性危機。

?

?

?





9133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紹劇
下一篇:象棋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 亚州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内裤奇缘电子书|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老司机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69vivohd| 大女小娟二女小妍| 国产123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波多野结衣电影thepemo|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fc2免费人成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翼乌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亚洲性生活网站|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男女污污视频在线观看| 嫩的都出水了18p|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按摩女|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黄色三级在线播放| 欧美乱人妖大交xxxx|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www天堂在线|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哦┅┅快┅┅用力啊┅┅动态图|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