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學院
梧州學院(Wuzhou University)位于廣西梧州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科性地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廣西大學對口支援,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
梧州學院創辦于1985年,前身是廣西大學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學院、原梧州師范學校并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準,在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梧州學院。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北校區、師范校區和東校區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700多畝,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970人,國際學生188人,教職員工1100多人;開辦51個本科專業,22個高職高專專業。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廣西大學梧州分校
1985年1月,梧州大學籌委會成立。
1985年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中山大學鑒定協議書,委托中大在梧州舉辦政史大專班。
1985年4月,梧州市確定學校在三云村步埠里建校,籌備初期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名義辦學,以梧州市珠山山頂(原美國傳教士辦宏道醫院舊址)的一幢三層樓房作為臨時校舍。
1985年6月2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設立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
1985年6月24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廣西財經學院籌備初期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名義辦學。
1985年8月上旬,廣西大學梧州分校正式成立,臨時校址在市白鶴山。學校隸屬梧州市領導和管理,自治區教育廳在業務上給予指導。
1985年8月29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首批招收外貿專業專科學生40名。學校掛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開展工作。
1986年6月,廣西財經學院籌備處選定校址在梧州市桂誼新村,占地16公頃,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8月正式動工,總建筑面積為19.2萬平方米。
1987年1月,學校中共基層組織(校黨委)成立。8月,該校招工業企業管理專業1個班。至1987年底,學校共有教師51人,學生123人。
1988年,學校成為自治區高校招生改革的3所試點院校之一,并首次招收本科生。
1989年至1991年,學校累計招生372人,畢業生244人,有在校生405人。
梧州教育學院
1956年2月,梧州市教師進修學院成立。開辦之初,租和平路民宅2樓辦公,后遷大西路小學(原市教育局所在地)。學制原定3年,屬于業余性質的專科學校。
1957至1958年,學校停課。
1960年6月至1963年3月,學院舉辦地理、語文、數學、俄語等各種培訓班或專業班。學院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辦。
1977年4月,學院恢復,剛恢復時稱“七·二一”大學。
1984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備案,梧州市教師進修學院定名為梧州市教育學院。
1988年,學校開辦全自治區首屆小學教師大專班。
1991年,學校開辦新教師上崗培訓班,進行學歷后繼續教育。
1992年,學校開辦非師范類專業文秘班、電算班、英語班。
梧州師范學校
1905年,梧州初級師范講習所創辦。
1908年,改為廣西第一師范學堂。
1912年,廣西第一師范學堂改名為廣西省第一師范學校。同年8月,改蒼梧師范講習所為蒼梧縣城廂公立初級女子師范學校。
1913年,蒼梧縣城廂公立初級女子師范學校改為蒼梧縣立教員講習所。
1924年7月,蒼梧縣師范講習所改為縣立女子師范學校。
1938年,廣西教育廳在容縣自良成立潯梧郁師范學校,招收潯梧郁3地區學生。
1946年8月,蒼梧縣國民中學高級部改為蒼梧縣立師范學校。
1947年,潯梧郁師范學校決定分遷潯、梧、郁三地辦學,屬梧州市部分學生遷回梧州,定名為廣西省立梧州師范學校,校址定在原梧州市二中舊址。
1950年8月,廣西省立梧州女子師范學校改為廣西省立梧州市女子初級中學,將女子師范科學生、蒼梧縣立師范學校,并入廣西省立梧州師范學校。后來,岑溪師范學校、桂平師范學校、平樂師范學校的學生也撥入省立梧州師范學校,并更名為梧州師范學校。
1953年11月,梧州師范學校遷至三云村辦學。
1979年秋,梧州師范學校遷至蝴碟山山頂(原廣西大學校區)辦學。
1981年,梧州師范恢復中師建制、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年限為3年,另辦函授班。?
合并發展
2003年5月13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原梧州教育學院、原梧州師范學校并入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同時向教育部申報升格為本科院校。
2004年10月,學校申報設置本科學院通過自治區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呈報教育部予以正式檢查評議。
2005年11月16日,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委會考察組對申辦梧州學院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廣西大學梧州分校的基礎上建立梧州學院。
2014年3月,經學校黨委、行政研究,并報梧州市有關部門批復同意,將各教學系部改為二級學院,并設立二級學院黨委。
201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8年,梧州學院與梧州市委宣傳部簽署了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協議。
2019年6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好廣西東大門(梧州)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支持梧州學院建設桂東南高層次應用型大學。?12月,梧州學院北校區建設工程開始施工。
2021年9月13日,廣西自治區學位委員會下發了《自治區學位委員會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公布廣西2021-2025年立項建設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名單的通知》(桂學位〔2021〕11號),學校正式獲批廣西立項建設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A類)。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12月,梧州學院設有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等14個教學教輔單位,開設51個本科專業,22個高職高專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本科專業
學科門類 |
本科專業名稱 |
所屬二級學院 |
---|---|---|
工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通信工程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
機器人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 |
|
軟件工程 | ||
物聯網工程 | ||
數字媒體技術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林產化工 |
化學工程與資源再利用學院 |
|
制藥工程 | ||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 |
|
工業設計 | ||
自動化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機械電子工程 | ||
經濟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商學院 |
金融工程 |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 |
商學院 |
財務管理 | ||
旅游管理 | ||
電子商務 | ||
市場營銷 | ||
物流管理 | ||
人力資源管理 | ||
公共事業管理 |
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
行政管理 | ||
藝術學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
環境設計 | ||
產品設計 | ||
數字媒體藝術 | ||
音樂學 |
教師教育學院 |
|
法學 |
法學 |
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文學 |
漢語言文學 |
文學與傳媒學院 |
新聞學 | ||
漢語國際教育 | ||
翻譯 |
外國語學院 |
|
商務英語 | ||
英語 | ||
教育學 |
小學教育 |
教師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
理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哲學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農學 |
茶學 |
化學工程與資源再利用學院 |
參考資料: |
高職專業
院系名稱 |
高職高專專業 |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應用電子技術 |
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教師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商學院 |
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金融保險 |
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資源再利用學院 |
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設計和中藥制藥技術 |
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電子商務 |
注:名單不全,參考資料: |
師資隊伍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11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715人,博士88人,副高以上職稱239人;有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廣西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1個,“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資助人選5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資助人選3人,“廣西高等學校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培養人選9人,“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及卓越學者計劃”資助人選1人,“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培養對象5人,“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培養對象4人,廣西“十百千”拔尖會計人才“十百”層次培養對象3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
自治區優秀教師:朱紅暉、吳潔明
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楊奔、劉衛東、何恩、鐘山、黃震
廣西卓越學者:王建軍
序號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批時間 |
級別 |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唐善茂 |
2009年 |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
2 |
金融學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
—— |
—— |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
學科建設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廣西一流學科(培育),4個廣西重點學科,1個廣西重點培育學科。
廣西一流學科(培育):信息與通信工程
廣西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產業經濟學、旅游管理、機械及自動化
廣西重點培育學科:軟件工程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廣西優勢特色專業10個,廣西高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1個,建設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門,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1門,自治區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1門,擁有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電子信息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電子信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外貿單證實務》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經濟學實踐教育基地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制藥工程、產品設計?、數字媒體技術
廣西優勢特色專業:旅游管理、藝術設計、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林產化工、環境設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制藥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產品設計
廣西高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軟件工程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國際金融學》
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建設中心: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寶石設計與檢測教學實驗中心
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本科課程:《寶石琢型設計工藝學》?、《嶺南特色產品國際貿易流程虛擬仿真實訓》
自治區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流行飾品材料及工藝》
自治區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軟件工程》?、《國際金融》
教學成果
2017年,梧州學院共有7項教學成果獲得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其中3項教學成果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教學成果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
1 |
基于國家級眾創空間的特色育人模式在新建地方高校中的創新實踐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2 |
地方院校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以梧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3 |
機械專業數字化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4 |
“互聯網+”背景下基于協同效應視角的高校思政課探究式教學改革與實踐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5 |
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機械專業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和實踐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6 |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7 |
依托特色學科和平臺建設,培養“創新+實踐”型電子類人才 |
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所獲榮譽
廣西高等學校安全文明校園 |
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
自治區文明單位 |
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 |
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 |
自治區軍警民共建先進單位 |
全區高校三對創新行動計劃先進集體 |
全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先進集體 |
自治區和諧學校 |
全國高校后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 |
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 |
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 |
自治區衛生優秀學校 |
廣西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單位 |
廣西森林校園 |
無償獻血促進獎 |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西工程研究中心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1個。
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智能顯微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西工程研究中心:廣西六堡茶種質創新與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圖像處理與智能信息系統實驗室、寶石設計與檢測實驗室、行業軟件技術實驗室
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研究中心
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與珠江—西江經濟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近年來累計獲得科研項目800多項,其中國家級27項,省部級114項,獲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科技重大專項)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4項。2018年,學校新增授權專利82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專利59件、外觀設計專利11件;獲軟件著作權11件。
2018年10月,廣西社科規劃辦公布了2018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立項評審結果,梧州學院有6項獲準立項,其中一般項目2項,青年項目1項,自籌項目3項。
序號 |
學科 |
項目批準號 |
課題名稱 |
責任單位 |
負責人 |
課題類型 |
1 |
中國文學 |
18BZW004 |
廣西西江流域疍民水上船歌文學與文獻研究 |
梧州學院 |
何湘君 |
一般課題 |
2 |
語言學 |
18BYY006 |
精準扶貧導向的廣西地方高校貧困民族大學生語言人力資本研究 |
梧州學院 |
謝友中 |
一般課題 |
3 |
語言學 |
18CYY002 |
西江流域契約文書方言詞研究 |
梧州學院 |
李城宗 |
青年課題 |
4 |
管理學 |
18BGL011 |
鄉村振興戰略下廣西創業脫貧的三產融合、跨區協作和創新服務模式研究 |
梧州學院 |
梁文光 |
自籌項目 |
5 |
應用經濟 |
18FJY009 |
促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平衡發展的地方財政策略性互動機制研究 |
梧州學院 |
張堂云 |
自籌項目 |
6 |
中國歷史 |
18FZS002 |
廣西獄制的近代化轉型研究 |
梧州學院 |
楊慶武 |
自籌項目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月,梧州學院圖書館由北校區主館和教育學院校區分館組成,圖書館主館建筑面積23269平方米,有閱覽座位1296個,電子閱覽室座位100個;有紙質圖書160.99萬冊,電子圖書602850冊,期刊1400多種,報紙111種,引進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超星讀秀知識庫、維普資源考試平臺、“51CTO學院”在線技能學習庫、IEEE-IEEE/IETElectronic Library(IEL)和EBSCO全文期刊庫等文獻數據庫。
學術期刊
《梧州學院學報》由梧州學院主辦、主管,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主要欄目有:泛珠三角、經濟與管理、政治與法律、文化與藝術、佛教研究、現當代散文詩、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教育教學與其他等。該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多家全文數據庫,是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獲評 “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全國期刊出版形式規范總體測評合格期刊暨規范A級”。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標
釋義:
圓是一切圖形之源,圓是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圖形;
以梧州學院標志性建筑——圖書館為主要圖形,直觀地體現出學院的人文內涵和校園特征;
歐式建筑是梧州學院的特色之一,以圖書館為首,每座建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二方連續的小方塊圖形。提取該圖形作為LOGO的輔助元素,使得看似保守的形態更顯靈動,用現代演繹了古典;
以標志性建筑作為梧州學院LOGO,不僅利于有效的傳播、直觀地了解校園文化、環境氛圍等,而且更能增強師生們的向心力。
精神文化
校訓:明德、博學、求是、創新
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使人的美德得以顯明。“明德”,旨在強調大學教育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寓意梧州學院重視廣大師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弘揚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大師生員工知榮明恥,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博學: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博學”,指廣博地獲取知識,寓意梧州學院專業設置全面,要求學生不但本學科的知識要廣博精深,還要涉獵和掌握更多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文理兼容,百科兼納,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更好地“傳道、授業和解惑”。
求是:出自“實事求是”一語,最早出現在《前漢書》的《景十三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師古有注說,實事求是的意思就是“務得其實,每求真是”。毛澤東改造了的“實事求是”,按毛澤東的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寓意著梧州學院要按客觀存在的事實去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就是按科學發展觀去辦學。也寓意培養嚴謹的治學精神。
創新:“創新”是個新詞,作為一個后發展的本科院校,不斷的創新是一個永恒的命題,梧州學院的教學、管理、科研等等都需要創新,創新是梧州學院大發展的前提。
校風
厚道、豁達、實干、細致
校歌
《生命的陽光》
——梧州學院之歌
桂江和潯江在這里相會,浪漫出美麗的西江。
我和你在這里相逢,為了同一個夢想。
啊梧州學院,一個神奇的地方,神奇的地方,
知識的夢想在這里相伴,年輕的心就會勇敢的飛翔。
啊,知識、夢想、青春希望、人生追求、山高、路遠水長,
啊,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生命的陽光,照亮大地、天空、海洋。
遠古和現代在這里相會,深情著千年文明的歌曲。
你和我在這里相逢,續寫青春的華章。
啊梧州學院,一個神奇的地方,神奇的地方,
希望和青春在這里成長,我們就是一輪噴薄的太陽。
啊,知識、夢想、青春希望、人生追求、山高、路遠水長,
啊,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生命的陽光,照亮大地、天空、海洋。
獲獎榮譽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表彰為“第二屆自治區文明校園”。
2021年12月,入選擬推薦命名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