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
黃龍風景區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由黃龍溝、牟尼溝、丹云峽、雪寶頂、雪山梁、紅心巖、龍滴水7個景區組成,景區總面積,1340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3’37,15”--104‘8’45”,北緯32‘37,10”--32‘54,17”。核心景區面積700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758.9毫米,年平均溫度5℃,夏季最高氣溫29.5℃,冬季最低溫一28.1℃,屬高原溫帶一亞寒帶季風氣候類型。
黃龍,原名黃龍寺,因山谷中建有前、中、后三間寺廟紀念助大禹治水有功的東海黃龍而名,另一說法是因為高處俯瞰長3600米,寬30170米的地表鈣華景觀酷似一條金光燦爛的巨龍蜷伏在莽莽林海里遂改名黃龍·瑟爾嵯(意為:金色的海子)。根據地質資料分析,黃龍數億年前元古震旦級是楊子古海,兩億年前“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黃龍屬昆侖秦嶺地層區西秦嶺分區摩天嶺小區,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發育較全,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以碳酸鹽沉積為主,厚度達4000米以上,三迭系為碎屑巖沉積,厚度達萬米,第四系為冰川沉積和鈣華沉積。全區發育著與熱帶顯著不同的,由上部高寒喀斯特和下部寒溫喀斯特兩個系統構成的特殊喀斯特地貌,形成黃龍主體景觀。資源特點:一是景觀神奇。景區有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造型奇特的露天喀斯特景觀。這里有世界上最長的鈣華灘流——金沙鋪地,有世界上最大的鈣華壁——洗身洞,有世界上數量最多,色彩艷麗,結構精巧的鈣華彩池群落。整個景觀高處俯瞰狀如一條“金龍”,有著惟妙惟肖的龍頭、龍尾、龍身……屬于世界罕有的低溫高鈣露天大型鈣華巖溶景觀。最高峰雪寶頂5588米。黃龍素以彩池、雪山、森林、峽谷、灘流、古寺、民俗“七絕”著稱于世。“玉璋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這是清人胡世榮對松潘黃龍美麗風光的深情描述。二是生物多樣性。黃龍生態原始,森林覆蓋率65.8%,植被覆蓋率88.9%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有“亞寒帶動植物王國”的美稱,據不完全統計,黃龍保護區有近1700種生物,生長著十分珍稀的大熊貓、金絲猴以及蟲草、貝母、松茸、蘑菇等高經濟價值物種。三是民俗風情濃郁。黃龍是藏、羌、回、漢各族人民共同繁榮興旺的樂園。這里的民族風情酣暢淋漓,藏羌鍋莊,酥油奶茶,經幡哈達,白塔寺廟,山歌羌笛點綴出黃龍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畫。1990年建成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碑園和近年來黃龍出版的各類宣傳晶也成為黃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