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工信局
銅川市工信局貫徹執行國家、省上有關工業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訂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規范性文件并負責監督實施;組織擬訂全市工業和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提出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的政策建議;組織編制和實施工業經濟運行調控綱要;推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
銅川市工信局
負責提出全市工業、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提出市級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意見;按照市政府規定權限審批、核準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負責全市重點工業項目利用國外貸款和國內融資工作;負責技改項目運行、監測和資金使用管理等工作。
負責編制全市工業新產品開發計劃和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指導行業質量管理、企業技術創新、技術進步、重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負責管理全市工業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和鑒定工作;組織實施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產業化示范工程。
推進工業和信息產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提高行業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統籌協調全市信息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和管理;促進電信網絡、廣播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融合;參與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部門專用通信網;負責市級財政投資信息化項目和市本級預算單位信息化項目支出預算的審核;指導各部門、各區縣的信息化工作。
承擔本市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負責協調維護信息安全及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全市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信息化系統與基礎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突發事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信息網絡安全技術、設備和產品的監督管理,負責信息化宣傳、普及和人才的培訓工作。負責工業、信息化的對外合作和交流。
概況
銅川位于陜西省中部,介于東經108°34′-109°29′、北緯34°50′-35“34′之間。銅川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經之地,距西安市區68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72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咸銅、梅七兩條支線鐵路與隴海大動脈相連。是關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銅川1958年建市,經過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農業基礎條件優越、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完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作為《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城市和全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之一的銅川,將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建設現代化城市為目標,營造 良好的投資環境,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觀光、旅游、投資置業。
銅川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目前全市已發現的文物點675處,其中古建筑22處,古遺址184處,古墓葬121處,石刻及石窟寺309處,近現代史跡39處。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6點,省級27處,特別是耀州窯遺址、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宮和唐高僧玄奘法師譯經圓寂之地玉華宮、隋唐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隱居行醫之地藥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院等人文景觀聞名于世。
銅川新區規劃區面積45平方公里,這里交通便捷,地勢開闊平坦,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正在成為銅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銅川吸引投資、聚集人才、開發創業的熱土。
銅川正抓住陜西“一線兩帶”建設的大好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工業強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