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又名松鼠桂魚,為蘇幫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腌后,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后,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滿意,后名揚蘇州?。
2018年9月,松鼠鱖魚入選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菜品源流
傳說典故一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腌后,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后,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滿意。后來蘇州官府傳出乾隆在松鶴樓吃魚的事,此菜便名揚蘇州?。
傳說典故二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南巡至蘇州,微服私出來到松鶴樓,要吃供桌上的元寶魚(鯉魚)。店主無奈,為避讓宰殺“神魚”之罪,遂把魚烹制成松鼠狀,一方面又巧與店招牌中松字相聯。乾隆食后甚是滿意。我國民間常以“鯉魚跳龍門”來表示吉祥喜慶,因此后來就改用鱖魚。自此“松鼠魚”流傳開去,有松鼠黃魚、松鼠鱸魚等,唯獨松鶴樓的松鼠鱖魚最負盛名?。
菜品制作
食材原料
食材 |
用量 |
---|---|
桂魚 |
一條(適當大小) |
料酒 |
少許 |
松子 |
適量 |
胡椒粉 |
少許 |
番茄醬 |
適量 |
植物油 |
500克 |
濕淀粉 |
40克 |
食鹽 |
適量 |
食醋 |
15克 |
水果粒 |
適量 |
制作方法
步驟 |
說明 |
---|---|
步驟一 |
將桂魚去鱗、鰓、鰭、內臟,去掉頭上的皮衣,洗凈,把魚頭斬下,攤開、拍扁。用刀把魚背部的魚骨切掉(不要把魚腹切破),在尾巴處留約1厘米的脊骨。桂魚去骨后,皮朝下攤開,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達肉的五分之四,不要切破魚皮,在尾巴處開一個口,將尾巴從刀口中拉出; |
步驟二 |
將魚身撒上食鹽、胡椒粉、料酒、濕淀粉(少許)涂勻; |
步驟三 |
炒鍋上火,燒熱后倒入植物油,油熱至七成,將桂魚蘸少許淀粉,放油鍋中炸數分鐘,外皮金黃,魚肉熟了即可,再將魚頭蘸上淀粉,放入油鍋中炸,炸至呈金黃色撈出,將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擺在魚盤中,裝上魚頭; |
步驟四 |
將松子放在溫熱的油鍋中,待油熱后再炸半分鐘后撈出,放小碗中備用; |
步驟五 |
炒鍋中留少許油,放入少許清湯,加食鹽、糖、番茄醬、食醋,燒沸后,用濕淀粉勾芡,加入熱油少許推勻,出鍋澆在魚肉上,撒上松子、水果粒?; |
制作關鍵
松鼠鱖魚作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里燒需掌握四個注意點:這道菜需要開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這對刀功有一定的要求;然后,不要切破魚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第三,蘸料可按照個人喜好調制;最后一點,在家中做松鼠桂魚這道菜的時候,可以不用費心做松鼠的造型?。
榮譽表彰
2018年9月,中國烹飪協會公布了全國34個地域菜系、340道地域經典名菜。其中,松鼠鱖魚入選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2019年底,來自“六華春”的一道松鼠鱖魚,被評為“金陵菜”主題廚藝大賽十大金陵經典菜之一?。
文化特色
清代《調鼎集》中就有關于“松鼠鱖魚”的做法記載:“取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p>
社會評價
“松鼠鱖魚”是蘇州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內外久享盛譽。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讓人感興趣的還有聲。當炸好的猶如“松鼠”的桂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這魚就會像“松鼠”一樣吱地“叫”起來。(《東方衛報》 、河南廣播網 評)
“頭昂尾巴翹,色澤逗人笑,形態似松鼠,掛鹵吱吱叫”(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評?)
“松鼠鱖魚”工序細膩造型別致。洗凈去骨魚肉向外,剞菱形刀紋,拖干淀粉下油鍋魚首微昂,魚尾高翹,炸至金黃色撈出盛盤中,澆上鹵汁,聲吱若鼠,酷似一只俯首緩行松鼠,不愧為姑蘇名菜。(新浪生活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