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企鵝
王企鵝別名國王企鵝,為企鵝目、企鵝科、王企鵝屬鳥類,原產于南極洲及其附近島嶼,包括7座島嶼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南端的眾多群島。1778年命名,共2個亞種。王企鵝雖然步行搖搖擺擺,非常笨拙,但遇到敵人時,可以將腹部貼于冰面,以后肢蹬行,雙翅快速滑雪,速度很快。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御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與可以飛行的鳥類完全不同,骨骼沉重而不中空。
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于劃水。外形與帝企鵝非常相似,但體型略小,是企鵝目第2大物種。長相“紳士”,是南極企鵝中姿勢最優雅、性情最溫順、色彩最鮮艷、外貌最漂亮的一種。
科目分類:企鵝
生存環境:海岸
顏色分類:白色、黑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95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35年
適宜溫度:14℃±8℃
食物飼料:肉食
王企鵝形態特征
身高90cm左右,重15-16kg。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于體表。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軀體后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身材比帝企鵝“苗條”一些,嘴巴細長,頭上、喙、脖子呈鮮艷的桔色,且脖子下的桔色羽毛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積較大。脖子下方的紅色羽毛更為鮮艷,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積較大。
王企鵝生活習性
活動時間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它們常年分散到大洋中,分成小群進行捕食。
王企鵝飼養方法
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于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它們主要的敵人是海燕、賊鷗以及其它覬覦企鵝蛋或小企鵝的鳥類。在3個月的孵化過程里,成年王企鵝會用喙啄那些來犯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研究人員發現,一只成年王企鵝每天需要花4個小時,啄2000次來犯的入侵者。
王企鵝繁殖方式
產卵期從11月開始。每次產卵一枚,孵化期約為54天。親鳥不吃不喝的來孵化卵,產卵后,雌鳥很快進入海洋,雄鳥在冬季單獨擔任孵化任務。小寶寶們在亞南極島嶼渡過冬天。小王企鵝通常需要10-13個月才能長大。這使得成鳥只能隔一年才能繁殖。親鳥在下次繁殖前開始換羽,持續35-40天,在這期間不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