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豆腐
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與北豆腐相比,質地比較軟嫩、細膩。
用石膏做豆腐。農村是比較常見的。主要程序跟做鹵水、醋水、“甜樹葉子”豆腐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用石膏代替鹵水、醋水、甜葉汁而已。色澤潔白,質地細膩、軟嫩,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常食石膏豆腐,可使人的面部變得白嫩。
分類
南豆腐色澤白,非常嫩。而北豆腐則相對發黃,比較老。南豆腐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的,而北豆腐是用鹽鹵作為凝固劑的。北豆腐或稱北方豆腐,又稱老豆腐、硬豆腐,指用鹽鹵作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其特點是硬度、彈性、韌性較南豆腐強,而含水量較南豆腐低,一般在80%~85%之間。北豆腐又稱鹵水豆腐,顧名思義它的成型劑是鹵水,相比南豆腐質地要堅實一些,但切面不如南豆腐細滑。 隨著食品市場的豐富,又有了很多新型的豆腐可供選擇。
生產方法
備料:取上等大豆20kg,清水淘洗去除塵土、砂石等雜質;
浸泡:在大豆中加入清水,水面超過大豆一指長或更高為準,浸泡5個小時左右,此時大豆吸水后變得脹大,呈現嫩黃色。
研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中,并連續加入清水研磨,成糊狀;
煮漿:磨后的豆糊放入鍋中煮沸,此時要注意鍋底要不斷攪拌;
過濾:用細小孔紗布將煮好的豆漿過濾,去除其中的豆渣;
點豆腐:在豆漿中加入鹵水并不停攪拌,至豆腐凝固,放置約15分鐘;
成型:將豆腐腦倒于模具中,并擠壓出其中的水分,放置15分鐘;
成品:去掉模具,豆腐即做好可以食用了。
工藝流程
大豆→泡豆→磨漿→過濾→燒煮→點漿→上包→成品
豆腐挑選方法
平時我們去超市里買的一盒一盒的豆腐,都是南豆腐,水分比較多,也比較嫩,不適合炒菜,但可以用來做湯。飯館里的小蔥拌豆腐,用的是南豆腐。而超市里現做的那種一塊一塊的豆腐,都是北豆腐,看上去比較老,適合用來炒菜。挑選豆腐是有訣竅的,優質的豆腐切面比較整齊,無雜質,豆腐本身有彈性;劣質豆腐則不然,切面不整齊有時還嵌有雜質,容易破碎,表面發黏。
如意白玉湯
原料:北豆腐200克、水發冬菇75克、青豆100克
制作: 1、豆腐切方形,青豆煮熟,冬菇治凈。
2、豆腐下6成熱油中,煎至兩面金黃,加醬油、料酒、白糖、味精、鮮湯,用小火燒入味后勾芡裝盤。
3、鍋留底油,下香菇、青豆煸炒、加料酒、味精、鹽﹑鮮湯,入味后勾芡淋少許香油,放到豆腐中央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