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K
7969
送王船
流傳于閩南沿海及臺灣漁村的一種崇尚“代天巡狩”王爺的民間信俗。
“王爺”起源之說頗多,以王爺是代表天帝巡按人間善惡的大神說為著。供奉王爺之廟多稱“代天府”,王爺亦稱為“代天巡狩”。“王爺”信仰尤其盛于南臺灣,與中臺灣的媽祖信仰并稱,俗稱“南王爺、中媽祖”。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華藏庵內向王爺求“藥簽”信俗在閩南頗有影響。
送王船是送瘟祈福的民間信俗儀式活動。清康熙(1662~1722)年間的《臺海使槎錄》卷二載:“三年王船,備物建醮。”乾隆(1736~1795)年間的《海澄縣志》詳細記載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冬舉辦的送王船儀式。各地送王船活動時間不一,大多是三四年舉行一次,通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歷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制造木或紙王船一艘,請上王爺,載各項生活用品實物,信眾簇擁,鼓樂相隨,送至海邊焚燒。
送王船對于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閩臺送王船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