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K
5643
《桂海虞衡志》
南宋范成大撰,共1卷。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號此山居士、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戶曹、監和劑局、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處州知州、中書舍人、靜江府知府、四川制置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等,曾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曾任中書舍人,掌內制。宦游所至,注重風土民俗、地理物產等,著有《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并有別集《石湖集》行于世。?
《桂海虞衡志》的內容為范成大在廣西任靜江府知府時所見所聞,此書是其從廣西離任、赴四川制置使任途中所寫,即其自序所稱自桂林“半年達于成都。道中無事,時念昔游,因追記其登臨之處與風物土宜,凡方志所未載者,萃為一書”。該書按類記述,有志巖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獸、志魚蟲、志花、志果、志草木、志蠻、志山、雜志等篇,記載了宋代廣西路,包括海南島以及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地理氣候、內外交通,特別是記載了廣西地區的植物、動物、礦產、土產、器物等,還記載了安南的情況及其與宋朝的交往等,內容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桂海虞衡志》全本在明嘉靖以前已失,后流傳各版本皆非足本。黃震《黃氏日抄》、馬端臨《文獻通考》、明《永樂大典》《本草綱目》等都錄入了《桂海虞衡志》部分內容。該書有多個輯校本,較為完善的有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胡起望等輯校本(1986)、中華書局出版的孔凡禮輯校本(2002)、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方健輯校本(2012)。這些整理者雖做了大量輯佚工作,但所得仍非足本。方健輯校本在明代以后所傳“今本”1400字的基礎上,補充了118條、22000余字,但認為仍只約為原書之半,而孔凡禮則推測原書足本約10萬字,或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