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業務傳遞平臺
隨著IP網絡對數據、語音、圖像和視頻等多業務傳輸的支撐能力的提升,以及所催生的接入網和骨干網的大規模建設,以承載話音為主要業務的城域網在網絡功能及容量能力方面難以滿足多業務傳輸需求。1997年,美國思科(Cisco)公司提出多協議標簽交換(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標準協議,有效地將第三層IP路由技術與第二層交換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支持具有多種能力支撐的傳輸協議。MSTP利用以太網技術,針對MPLS進行技術擴展,實現靈活增加專線帶寬的功能,成為同時支持TDM和ATM等多種傳輸協議的統一業務傳送平臺。
MSTP由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節點組成,除具有SDH標準化協議中規定的傳送節點的所有功能外,還應具有以下重要功能特征:①TDM業務、ATM業務和以太網業務等不同業務的接入功能。②TDM業務、ATM業務和以太網業務等不同業務的點到點的透明傳送功能。③ATM業務和以太網業務等業務傳輸體制中的帶寬統計復用功能。④ATM業務和以太網業務等業務數據包映射到SDH虛容器的指配功能。
在以上基本業務傳送功能特征之外,MSTP提供10/100/1000兆比特/秒系列接口實現業務的帶寬靈活配置,通過VC的捆綁可以滿足多樣化用戶的需求;可根據業務需要,以端口組方式和虛擬局域網方式工作,具備媒體訪問控制協議地址自學習功能;通過設置端口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能力支撐靈活的QoS設置功能,進行帶寬的按質量保證復用。
在國際上,MSTP是多樣化技術與多種標準集成后的傳輸體制,其集成的傳輸體制包括TDM、ATM和MPLS等。在國內,2002年中國發布了首個MSTP行業標準《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節點技術要求》(YD/T 1238—2002)。工業和信息化部對MSTP設備頒發進網試用批文,MSTP設備使用SDH入網證。
基于SDH的MSTP網絡節點和平臺可根據網絡需求在傳送網的接入層、匯聚層進行業務接入。隨著4G網絡的廣泛部署和5G網絡的研究發展,城域網是電信運營商爭奪的焦點。傳統基于SDH結構的城域網、基于ATM結構的城域網、基于以太網結構的城域網和基于密集波分復用結構的城域網面臨具體挑戰,MSTP也因此面臨發展困境。與SDH、ATM、以太網技術相結合,實現快速傳輸,滿足多業務承載,是未來承載網、城域網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