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K
1230
博浪沙椎擊
張良原是韓國公子,家中祖輩曾先后擔(dān)任丞相,輔佐過五代韓王。祖父韓開地在韓昭侯(前362~前333)、宣惠王(前332~前312)和襄哀王(前311~前296)時期作過丞相,父親韓平是韓釐王(前295~前273)和悼惠王(前272~前239)的丞相。張良因年少未擔(dān)任過韓國官職。韓王安五年(前230),韓國為秦所滅,韓王安被俘,張良也從貴胄公子淪落為民間游俠。他懷著對秦的仇恨,加入反抗秦朝統(tǒng)治的行列,傾盡家財,秘密訪尋刺客,準備行刺秦王。后來通過滄海君尋得一大力士,張良特為他打造了一個重達120斤的巨大鐵椎,同時密切關(guān)注秦始皇的行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始皇巡行途經(jīng)陽武縣博浪沙(河南原陽縣東郊),張良與大力士埋伏在這里,出其不意地舉起鐵椎向秦始皇的車駕擊去,不料只砸中了旁邊的車輛,秦始皇僥幸逃過一劫。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緝拿刺客。張良二人趁亂逃脫,更名改姓隱居起來。
博浪沙椎擊是六國貴族亡國之恨的宣泄,反映出秦朝苛政下統(tǒng)治者與百姓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也折射了秦統(tǒng)一天下后六國貴族和人民群眾對秦王朝的敵對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