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兄弟
(1834-05-02~1882-01-13;1838-06-27~1914-05-28) 德國槍械設計師、企業家兄弟。
W.毛瑟(Wilhelm Mauser)生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奧伯恩多夫(Oberndorf),卒于同地。P.P.毛瑟(Peter Paul Mauser)亦生卒于同地。毛瑟兄弟是19世紀德國最著名的槍械設計師,他們研制的著名步槍主要的有71式、71/84式、98式以及96式毛瑟手槍等。其父A.毛瑟(Anders Mauser)是奧本多夫符騰堡皇家兵工廠的槍械工匠,A.毛瑟共有13個孩子,W.毛瑟是他的第12個孩子,P.P.毛瑟則是最小的。
W.毛瑟從中學畢業后,到符騰堡皇家兵工廠從事槍械制造工作,P.P.毛瑟應征服役后于1859年也到符騰堡皇家兵工廠工作。8年后因符騰堡兵工廠停業,兄弟二人來到美國雷明頓公司駐歐洲代表S.諾里斯(Samuel Norris)的兵工廠,從事槍械設計工作。在歐洲,18世紀前的火繩槍和燧石槍都是內鏜光滑的滑膛槍。1776年,英國人P.弗格森(Patrick Ferguson,1744~1780)發明了在槍管內鏜開有來復線的來復槍,并在槍管上設有標尺,提高了射程和命中率。1849年,法國的C.-E.米爾(Claude-étienne Minié,1804~1879)發明了發射時能封閉槍膛的圓錐形子彈,這種子彈與1841年德國槍械技師J.N.von 德賴澤(Johann Nicolaus von Dreyse,1787~1867)發明的撞針式后裝彈槍相結合,成為后來步槍的基本結構。毛瑟兄弟以法國A.A.夏塞波(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1833~1905)1866型旋轉式槍機后裝輕型燧發槍為基礎,設計出一種新型的單發槍。這種槍口徑11毫米,槍長1340毫米,槍重4.68千克,無彈倉,射速每分鐘4~5發,有效射程400米。它匯集了以往的來復線、槍彈后裝、槍彈定裝、金屬彈殼、底火、擊針等技術外,還采用了可轉動帶機柄的槍機來實現開閉鎖、手推槍機向前進彈、手拉槍機向后退殼等技術,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采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步槍。這一發明奠定了近代步槍的結構基礎,1868年以毛瑟兄弟和諾里斯的名義獲美國專利,1869年,毛瑟兄弟離開諾里斯公司回到奧本多夫在保羅的岳父家建了一個小作坊,開始籌劃生產這種步槍。1871年德國軍隊決定將這種步槍作為制式步槍,命名為71式,1872年訂購了l0萬支。毛瑟兄弟為了完成這一步槍訂單新建了兵工廠,可惜不久在火災中被燒毀,毛瑟兄弟買下了符騰堡皇家兵工廠,開始大量生產71式步槍。71式步槍除裝備普魯士軍隊外,還出口中國和塞爾維亞。
W.毛瑟去世后,P.P.毛瑟繼續進行槍械研究。為了提高71式步槍的射速,P.P.毛瑟在槍管下方增設了一個管狀彈倉,使用無煙火藥,口徑改為7.62毫米。這種改進型半自動步槍被命名為71/84式,于1888年大量生產。土耳其訂購了55萬支,還出口西班牙、土耳其、比利時、智利、希臘等國家。71/84式步槍所采用的管狀彈倉位于槍管下方,裝彈8發,用彈簧向后供彈。此外彈膛中可以裝一發,托彈板上裝一發,容彈量為10發。在槍的左側有彈倉隔斷器,阻隔彈倉供彈后射手則可以單發射擊。之后P.P.毛瑟逐年改進,推出1889~1898年式10款步槍,1897年,符騰堡皇家兵工廠改為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
98式毛瑟步槍是P.P.毛瑟推出的步槍中最有名的,于1898年研制成功,隨后裝備德軍,同時出口中國等許多國家。98式半自動毛瑟步槍采用管退式自動機構,使用1895年研制的毛瑟彈,設有固定式雙排彈倉和旋轉后拉式槍機。裝彈時可以從頂部的拋殼口逐發裝入,也可以通過彈夾一次裝滿5發。98式毛瑟步槍的型號很多,但基本結構大同小異,由于該槍動作可靠,操作簡便,深得各國軍界的歡迎,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步槍之一。
毛瑟兄弟研制的手槍主要有:1877年式、1886年式、毛瑟左輪式、96式、1909年式等。其中96式毛瑟手槍的外形獨特,裝有10發子彈的彈匣位于扳機的前方,采用管退式自動原理,發射后槍機和槍管一同后坐,運動2.5毫米后,槍機脫離槍管繼續后坐,完成拉殼和拋殼,然后在復進簧的作用下推彈入膛,做好下一次發射準備。96式毛瑟手槍于1939年停產,共生產了150萬只,其中三分之一銷往中國,該槍傳入中國后,有駁殼槍、盒子炮、匣子槍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