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K
7417
潮控三角洲
一般發育于潮汐作用較強、波浪能量較弱、沿岸流較小的狹窄灣區,這種環境下潮汐作用對三角洲砂體的形成起重要控制作用。由于強潮流的侵蝕與改造,注入港灣內的河流沉積物只能在港灣內堆積成小型三角洲。河流沉積物常被潮流和河流洪水改造成線狀潮汐沙壩,這些沙壩常平行于潮流方向,在河口的前方呈放射狀分布,它們充填于潮溝之內或其兩側。巴布亞灣弗萊河三角洲(Fly River Delta)、南美洲亞馬孫河三角洲(Amazon River Delta)、北美洲科羅拉多河三角洲(Colorado River Delta)、中國遼河三角洲、錢塘江三角洲等均為潮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沉積可劃分為三個亞相,①潮控三角洲平原亞相: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河道內沉積形成的地形主要為沙丘;分流間地則以潮坪沉積為主;而分流河道的下游以潮流沉積為主,形成平行于河道走向排列的線狀砂脊。②三角洲前緣亞相:存在著許多從分流河口呈放射狀分布的長幾千米的潮流砂脊,砂脊之間的潮道內常發育許多淺灘和河心島。③前三角洲:淺海相沉積,細粒沉積層夾有季節性變化的薄砂層。
從垂向層序看,底部是含生物擾動的前三角洲;其上主要是以潮流砂脊為特征的三角洲前緣沉積,向上粒徑變粗;再向上主要為三角洲平原的潮坪和潮道沉積;最頂部常發育沼澤和分支河道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