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K
4094
南靖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福建南靖縣擁有各類土樓15 000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圓土樓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匯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壯觀的土樓,其中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等是土樓建筑的典范。
南靖土樓建筑風格獨具特色,具有突出的文化、藝術、科學價值。在樓址選擇上,充分考慮地質、水文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在材料選用上,強調就地取材、循環使用性,采用當地豐富的土、木、石;在結構手法上,以生土夯筑外墻與樓內木構架建造同步結合進行,講究建筑的牢固性和居住的舒適性;在整體布局上,注重體現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禮教與家族平等和諧的秩序,并滿足聚族而居于一樓的使用功能要求。
南靖客家土樓營造以生土為主要材料,外墻用土配方繁復、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須是沒有雜質的細凈紅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摻以細河沙、水田底層的淤泥和年代久遠的老墻泥。各種材料充分攪拌均勻后,加水用鋤頭反復翻整發酵。這道工序對土樓的建造至關重要,混合泥發酵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土樓建成后的使用壽命。土樓的外墻泥如發酵不到位,就會使墻體在溫度和濕度變化時產生開裂現象,威脅到土樓內住戶的安全。這樣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稱為三合土。特殊建筑用土,還必須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紅糖、打散起泡的雞蛋清、不見米粒的糯米湯。夯建土墻時,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塊的山石以加固墻體,這樣夯成的土樓外墻不懼水浸,堅如磐石。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的建筑模式及現代材料的替代,使土樓古老的營建技藝瀕臨失傳,這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代研究價值的古老技藝,亟待傳承和保護。2011年,南靖客家土樓營造技藝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