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貝耶(丹麥左翼自由黨人)
摘要:弗雷德里克·貝耶(Fredrik Bajer,1837年4月21日—1922年1月22日?),20世紀早期和平運動的主要人物,一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他是丹麥左翼自由黨人,但他不喜歡黨的紀律。凡從事國際和平、丹麥的中立、斯堪的納維亞的團結統一及婦女權利和教育事業的人,貝耶都給予支持,認為他們是他的同志。他不但是一位熱情的政治家,還是歷史和外交論著的多產作家,他幫助組織的國際和平運動改寫了20世界的... [閱讀全文]
摘要:弗雷德里克·貝耶(Fredrik Bajer,1837年4月21日—1922年1月22日?),20世紀早期和平運動的主要人物,一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他是丹麥左翼自由黨人,但他不喜歡黨的紀律。凡從事國際和平、丹麥的中立、斯堪的納維亞的團結統一及婦女權利和教育事業的人,貝耶都給予支持,認為他們是他的同志。他不但是一位熱情的政治家,還是歷史和外交論著的多產作家,他幫助組織的國際和平運動改寫了20世界的... [閱讀全文]
摘要: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英文:Ivan?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統生理學方面取得的開拓性成就,獲得... [閱讀全文]
摘要:厄溫·內爾(Erwin Neher)是一名德國生物物理學家。1991年,他奪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人物簡介內爾出生在巴伐利亞的萊希河畔蘭茨貝格,1963年至1966年其間于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物理學。1966年赴美國進修,一年后獲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物理學碩士學位。1971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博士1972-1992年,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83年至今,馬克斯·普朗克生物... [閱讀全文]
摘要: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 [閱讀全文]
摘要:塞薩爾·米爾斯坦(César 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是一位出生于阿根廷的英國生物化學家。于1984年與尼爾斯·杰尼及喬治斯·克勒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人物生平塞薩爾·米爾斯坦 是一位阿根廷籍和英國籍的分子生物學家。他幫助發明了一種可以制造單克隆抗體的方法。當外界物質,比如細菌和病毒,入侵到身體時,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而單克隆抗體是身體免疫系統產... [閱讀全文]
摘要:恩斯特·邁爾(1904.7.5-2005.2.3)1904年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肯普滕(Kempten),父母都深愛自然,對周圍的植被和動物分布了如指掌。全家經常出游,在附近的自然環境中,小邁爾培養了對自然的熱情和驚異,這是他在博物學方面最初的操練了。邁爾幾乎是同時完成了醫學專業的學習以及獲得了動物學的博士學位(1926年,柏林大學,導師是著名鳥類學家Erwin Stresemann),其后不久,... [閱讀全文]
摘要:田中耕一(Tanaka Koichi),畢業于東北大學,日本科學家。1959年出生于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任職于京都市島津制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與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因此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的得獎是一個傳奇。因為從不和學術界沾邊的他,手頭上既沒有... [閱讀全文]
摘要:1917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市,1940年獲耶魯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67年到1987年間任該大學教授,1987年起被聘為該大學名譽教授,自1994年起任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教授。他因為“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1/4的獎金。簡介姓名:約翰·芬恩 Dr.JohnBennettFenn生卒:1917年6月15日~2010年1... [閱讀全文]
摘要:羅德里克·麥金農,1956年出生,在美國波士頓附近的小鎮伯靈頓長大。個人經歷1982年在塔夫茨醫學院獲醫學博士,現為洛克菲勒大學分子神經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兩人將分享總額為1000萬克朗(約合130萬美元)的獎金。1988年,羅德里克·麥金農利用X射線晶體成像技術獲得了世界第一張離子通道的高清晰度照片,并第一次從原子層次揭示了... [閱讀全文]
摘要: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1949年1月30日-),科學家。1949年1月30日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小城諾斯菲爾德,1974年在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現為該學院生物化學教授和醫學教授。2004年來到杜克大學,擔任醫學院副院長。由于發現了細胞膜水通道,即細胞膜中存在一個2納米的空隙,僅容許水分子進入皮膚真皮層的細胞中,參與生命活動。在200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人物經... [閱讀全文]
摘要:歐文·羅斯(Irwin Rose),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因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與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 。人物經歷羅斯1926年7月16日生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1948年從世界頂級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本科畢業,而后1952年又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經主持位于美國費城的福克斯·蔡斯癌癥研究中心的工作,生前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 [閱讀全文]
摘要: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1937年12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以色列和瑞士雙重國籍,生物化學家,以色列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理工學院拉帕波特醫學研究院教授。 阿夫拉姆·赫什科于1956年入讀于希伯來大學醫學院;1965年獲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69年獲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醫學院醫學博... [閱讀全文]
摘要: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1947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屬巴勒斯坦保護國(今以色列)海法,以色列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于1970年畢業于希伯來大學哈德薩醫學院,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81年獲得以色列理工學院醫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84年擔任以色列... [閱讀全文]
摘要:理查德·施羅克,1945年1月4日出生,美國化學家,因為在有機化學中復分解反應法的貢獻,成為2005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人物經歷施羅克生于印第安納州的伯爾尼,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迭戈上的高中。1967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獲得學士學位,1971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1年到1972年,施羅克在劍橋大學進行博士后學習。1972年,他受雇于杜邦(DuPont)公司。理查德·施羅克教... [閱讀全文]
摘要:羅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 ,1942年2月27日-2021年12月19日),美國化學家,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羅伯特·格拉布自大學畢業起就在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和《美國化學學會雜志》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羅伯特·格拉布開發出的催化劑是應用最廣泛的烯烴復分解反應催化劑。2021年12月19日,羅伯特·格拉布去世,享年79歲。人物生平1942年出生于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