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亞斯·阿賽爾(國際法庭的創建人)
摘要:托比亞斯·米夏埃爾·卡雷爾·阿賽爾(荷蘭語:Tobias Michael Carel Asser,1838年4月28日-1913年7月29日),荷蘭法理學家。他與阿爾弗雷德·弗里德一起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國際法庭的創建人。生平1838年4月28日出生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城。很早就酷愛法學,研究各種法律,決心做一個優秀的律師,年僅22歲就掛上律師的招牌,履行律師的職責,“法律是人制定的... [閱讀全文]
摘要:托比亞斯·米夏埃爾·卡雷爾·阿賽爾(荷蘭語:Tobias Michael Carel Asser,1838年4月28日-1913年7月29日),荷蘭法理學家。他與阿爾弗雷德·弗里德一起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國際法庭的創建人。生平1838年4月28日出生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城。很早就酷愛法學,研究各種法律,決心做一個優秀的律師,年僅22歲就掛上律師的招牌,履行律師的職責,“法律是人制定的... [閱讀全文]
摘要:亨利·拉方丹(Henri La Fontaine)(1854年4月22日-1943年3月14日)比利時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法學家。1854年4月22日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青年時代在布魯塞爾大學學習法律,于1877年成為律師。由于他在國際法方面頗有研究,名噪一時,因此1893年,被布魯塞爾大學聘為國際法教授。兩年后,作為社會黨的代表,被選進了議會參議院,并在以后的36年中一直是參議院議員。從19... [閱讀全文]
摘要: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英語: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在佐治亞和南卡長大,蘇格蘭裔美國博士、文學家、政治家、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少年時代就醉心于政治,四度出任英國首相的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爾遜16歲進入戴維森學院,29歲獲博士學位,30歲開始在大學任教。1902年發表的《美國人民史... [閱讀全文]
摘要:萊昂·維克多·奧古斯特·布爾茹瓦(Léon Victor Auguste Bourgeois,1851年5月21日—1925年9月29日 ),法國政治家。192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生平少年時期,他曾就讀于夏爾勒馬格內中學。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投筆從戌,法國戰敗以后,他立即改武從文,考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律。從1876年開始從事社會活動。1876年成為文官。1877年任馬恩行政長官秘... [閱讀全文]
摘要:克里斯蒂安·勞斯·朗格(Christian Lous Lange,1869年9月17日-1938年12月11日),也翻譯為克里斯親琴·洛斯·蘭格,挪威人。1909年開始擔任國際議會聯盟秘書長,直到1933年退休。1921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簡介克里斯蒂安·勞斯·朗格(Christian Lous Lange,1869年9月17日-1938年12月11日),也翻譯為克里斯親琴·洛斯·蘭格,挪威人。... [閱讀全文]
摘要:卡爾·亞爾馬·布蘭廷(Hjalmar Branting,1860年11月23日—1925年2月24日 ),瑞典政治家和社會民主運動先驅。人物簡介卡爾·亞爾馬·布蘭廷,瑞典政治家和社會民主運動先驅。瑞典社會民主工黨創始人之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有瑞典“社會主義之父”之稱,幾次出任政府首相(1920,1921-1923,1924-1925)。1921年他和挪威著名政治家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 [閱讀全文]
摘要:弗里喬夫·南森(挪威語: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1861年10月10日-1930年5月13日),挪威探險家、科學家和外交家。他因1888年跋涉格陵蘭冰蓋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號橫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學界出名。1922年,他由于擔任國際聯盟高級專員所做的工作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南森于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奧斯陸(舊稱克里斯... [閱讀全文]
摘要: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佑黨人",配... [閱讀全文]
摘要:詹姆斯·洛夫洛克,CH,CBE,FRS(James Ephraim Lovelock,1919年7月26日-2022年7月26日)是一位英國科學家,環境領域的主要作家,被譽為世界環境科學宗師。蓋亞假說的提出者。在他的假說中,地球被視為一個“超級有機體”(superorganism)。他出版了新書《蓋婭的復仇》,發表他對地球環境的最新評估,再次向人類敲響警鐘。洛夫洛克認為,如果人類不及早停止對環境的... [閱讀全文]
摘要: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1827~1912)第一代李斯特男爵,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外科醫師,外科消毒法的創始人及推廣者。在他那個年代,醫學界普遍缺乏消毒意識,使得當時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不高,無法得到普遍實行。李斯特經過觀察發現,皮膚完好的骨折病人一般不易發生感染,便提出設想,即感染是因為外部因素造成的。1865年,當時他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外科醫學教授,首先提出缺乏消毒是手術后發生感... [閱讀全文]
摘要:卡爾·馮·林奈(瑞典文原名: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享年70歲)。日耳曼族,瑞典生物學家,出生于瑞典斯莫蘭。動植物雙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創立者。自幼喜愛花卉。曾游歷歐洲各國,拜訪著名的植物學家,搜集大量植物標本。歸國后任烏普薩拉大學教授。1735年發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 [閱讀全文]
摘要: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1909年4月22日-2012年12月30日),意大利著名神經生物學家,1986年,蒙塔爾奇尼和美國科學家斯坦利·科恩因發現“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共享諾貝爾醫學獎,她是史上最長壽的諾貝爾獎得主。人物生平人物簡介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出生于意大利都靈一個瑟法底猶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一個家庭實驗室進行試驗,利用雞胚研究神經纖維的生長。1943年,隨她的... [閱讀全文]
摘要:約翰·萊瑟姆,(英語:John Latham,1740年6月27日-1837年2月4日)是一位英國醫生、生態學家和作家,被認為是“澳大利亞鳥類學”之父,于19世紀初描述和命名了多種澳大利亞的鳥類。著有《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1781–1801)《General History of Birds》(1821–1828)等。 [閱讀全文]
摘要: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 [閱讀全文]
摘要: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于朝鮮,歸國后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