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杓鷸(小油老罐)
小杓鷸別名小油老罐,為鸻形目、鷸科、杓鷸屬鳥類,原產(chǎn)于大洋洲及亞洲東部,中國(黑龍江、內(nèi)蒙、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俄羅斯、蒙古、澳大利亞、汶萊、關(guān)島、印尼、日本、朝鮮等地。野生于湖邊、沼澤、河流、農(nóng)田及草原。1840年命名。2021年列為我國2級保護(hù)野生鳥類。
小型涉禽,杓鷸家族體型最小的品種,嘴長而向下彎曲。喜小群活動,遷徙和越冬時,為較大的群體。繁殖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蒙古,越冬于印尼至澳大利亞一帶。我國為旅鳥,只4-5月、9-10月遷徙時途經(jīng)作短暫停留。
科目分類:鸻形
生存環(huán)境:濕地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性情分類:涉禽
最大體型:32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18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小杓鷸形態(tài)特征
體長29-32cm,重108-250g。呈肉紅色,前頭、頭頂和后頭黑褐色。眼上粗著的眉紋和中央冠紋淡黃色。頭側(cè)和頸黃灰色,散布暗褐色條紋。一條黑紋穿過眼到眼后。上體黑褐色,羽緣有沙黃色缺刻。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有灰白色橫斑。胸部沙黃色,多褐色斑紋。飛羽、初級覆羽、小覆羽黑褐色。尾羽灰褐色,有黑褐色橫斑。頦和喉白色或沾土黃色。虹膜黑褐色。嘴端黑色,下喙基部肉色。腿黃色或染灰藍(lán)色,跗蹠具盾狀鱗。
小杓鷸生活習(xí)性
飛行或成群進(jìn)食時發(fā)出嘰喳的Te-Te-Te聲,告警時發(fā)出嘶啞的Chay-Chay-Chay聲。
小杓鷸飼養(yǎng)方法
在海邊每當(dāng)潮水退后,就到被潮水淹沒過的灘涂上覓食,涉水于淺灘淤泥中,啄食昆蟲、昆蟲幼蟲、小魚、小蝦、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有時也吃藻類、草籽和植物種子。
小杓鷸雌雄分辨
雌雄羽色相同,雌性體型大些。亞成鳥通體更多土黃色雜斑,胸前的褐色條紋和脅的暗斑不顯著或者消失。
小杓鷸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在西伯利亞的亞高山森林、灌叢地帶集群營巢。大多選擇林緣或火燒過后的開闊林地中,置巢于地上凹陷處或樹旁,也置于水邊或沼澤地邊的干蘆葦?shù)厣系陌伎觾?nèi)。巢內(nèi)墊有枯草,每窩產(chǎn)卵3-4枚,卵的顏色為綠色或橄欖皮黃色,其上被有褐色或石板灰色的斑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