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K
5859
中國篆刻
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一門獨特的鐫刻工藝。
類別? 傳統手工藝 |
項目類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首次申報時間? 2009 |
入選時間? 2009 |
申報國家? 中國 |
中國篆刻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直溯文字淵源,旁通書畫之理。篆刻創作主要采用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大篆以及小篆的幾種變體。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成立于20世紀初,與其他大約100個專業機構一起傳承印章雕刻藝術。印章材料豐富,有銅、石、金、玉、木等。篆刻藝術用材以石質材料為主,因為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現出特有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
篆刻印章的反印法要求首先在紙上勾勒出設計圖案,然后用刀在石頭的背面雕刻。除了掌握傳統書法之外,工匠還需具備雕刻的精湛技藝,因為匠人要在一個微小的表面區域雕刻,每根直線、曲線的厚度都很重要。印章上多樣化的圖案是藝術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結晶,能反映藝術家的人品性格與文學修養,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篆刻藝術作品既可以獨立欣賞,又可以在書畫作品等領域廣泛應用,其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它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又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于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深受中國文人及普通民眾的喜愛,包涵了中華文化對于人類和自然的看法。
印章在中國歷史中本用來作為權威的簽名或標識,是權力和憑證的信物,后被所有社會階層使用,并傳播到亞洲大部分地區。如今,印章繼續被用于官方文件和一些私人通信場合。即便理解其中復雜原理的人越來越少,但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仍會延續印章篆刻藝術。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篆刻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