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與天主教和東正教并稱的三大宗派之一。由16世紀德國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形成。在中國“基督教”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流派。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基督新教。為了便于認識,常用“基督教”稱基督新教,而對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則以“基督宗教”來統稱。這里所使用的“基督教”,即基督新教。清光緒三年(1877),基督教中華內地會派遣傳教士祝名揚、麥卡悌等到貴陽傳教,在福德街和倉后街(均位于今富水南路南段)租民房開布道所,租陳家祠堂(今飛山街)開設診所。后又在車家巷(今富水北路慈善巷頂)建福音堂。此后,安息日會、中華圣公會、中華基督教會、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徒聚會處、貴格會、中華傳道會、中國西南布道團、中華信義會、真耶穌教會等教派團體相繼進入貴陽傳教。到1949年,貴陽有教堂13所。基督教辦有小學、診所和收容站、保育院、孤兒院、圖書館等社會事業及公益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貴陽基督教開展“三自”愛國運動,割斷與外國勢力的聯系。1958年8月,貴陽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1958年冬至1959年春,貴陽基督教各宗派實現聯合禮拜。“文化大革命”時期,貴陽基督教活動停止,一些教堂被拆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基督教團體恢復活動。人民政府撥出專款,維修貴陽市基督教堂。截至2014年12月,貴陽市有基督教信徒3.6萬人,全市基督教愛國團體三個,基督教圣經學校一所(省基督教“兩會”直管),依法登記的基督教活動場16個,其中教堂4個。教職人員22人,其中,牧師5人,副牧師4人,長老8人,傳道5人。2010年12月29日,貴陽市基督教堂被評為“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2014年1月10日,貴陽市基督教“兩會”、貴陽市基督教堂被評為“貴州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