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K
1130
茶寮
“元屠兼善嗜茶,筑茶屋,貝瓊為記。”(清光緒《浙江通志》卷四一《古跡》)這是茶寮的初起形態。明代江南地區文人高士飲茶蔚成風尚,他們依據自己的創意構想設計出品茗齋室。早先是陸樹聲,他撰有《茶寮記》,并筑有自己的茶寮:“園居敞,小寮于嘯軒埤垣之西,中設茶灶,凡瓢汲、罌注、濯拂之具咸庀。擇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時杪秋既望,適園無諍居士與五臺僧演鎮、終南僧明亮,同試天池茶于茶寮中謾記。”后屠隆撰《考槃余事》,有“茶寮”一則云:“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廢者。”許次紓《茶疏》中列“茶所”一節:“小齋之外,別置茶寮。”
寺廟中的品茶小齋稱茶寮。明楊慎《藝林伐山·茶寮》:“僧寺茗所曰茶寮。寮,小窗也。” 市井茶館、茶坊亦有稱茶寮的。孔尚任《桃花扇·訪翠》:“一帶板橋長。閑指點,茶寮酒舫。”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陰中,漁莊稻舍,酒肆茶經,宛如天然圖畫。”郁達夫《病間日記》:“和他們出去訪問同鄉葉君,不遇,就和他們去北門寶漢茶寮吃飯。” 21世紀初興起的茶藝館品茗雅室,以及愛茶人居家飲茶空間的設計構建,是傳統茶寮和當代文化生活的一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