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哈利特·戴爾(英國神經科學家)
摘要:亨利·哈利特·戴爾,OM,GBE,FRS(Sir Henry Hallett Dale,1875年6月9日-1968年7月23日),英國神經科學家。他研究乙酰膽堿,發現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與奧托·勒維一起獲得193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平生經歷戴爾出生于倫敦。他在英格蘭的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學習自然科學。1909年他獲得了他的碩士研究生學位。1914年,他成為... [閱讀全文]
摘要:亨利·哈利特·戴爾,OM,GBE,FRS(Sir Henry Hallett Dale,1875年6月9日-1968年7月23日),英國神經科學家。他研究乙酰膽堿,發現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與奧托·勒維一起獲得193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平生經歷戴爾出生于倫敦。他在英格蘭的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學習自然科學。1909年他獲得了他的碩士研究生學位。1914年,他成為... [閱讀全文]
摘要:圣捷爾吉·阿爾伯特(1893-1986),男,匈牙利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因“與生物燃燒過程有關的發現,特別是關于維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而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與抵抗納粹德國運動,戰后投入匈牙利政治。1947年共產黨執政后移居美國,于國立衛生研究院從事關于癌癥的科學研究工作。 [閱讀全文]
摘要:格哈德·多馬克(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德國病理學家與細菌學家。出生于德國勃蘭登堡邦。多馬克由于發現了能有效對抗細菌感染的藥物,而獲得了193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過卻由于納粹政權的強迫而拒絕獲獎,并于一周后遭蓋世太保逮捕。這是由于先前一名納粹批判者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獲... [閱讀全文]
摘要: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由于發現維生素K以及其結構和生理作用,而與亨利克·達姆(Henrik Dam)共同獲得194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平進入伊利諾斯大學學習,后轉入哈佛大學,192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15年即在哈佛任助教,1917年至1919年在美國陸軍中服役。退伍后,從1920年起,先后在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大學擔任生物化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及生物化學部部長等職務至今。他還擔... [閱讀全文]
摘要:亨利克·達姆,丹麥生物化學家、生理學家。由于發現維生素K與此分子在人類生理上的角色,使他獲得了194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年記1895年2月21日,亨利克生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個藥劑師家庭。1920年,達姆畢業于哥本哈根工藝學院化學系。同年,受聘于哥本哈根農業和獸醫學校,擔任化學教員。達姆早就對生物化學懷有濃厚的興趣。但他一時還不易求得一個專門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職位。在農業和獸醫學校,各種... [閱讀全文]
摘要:赫伯特·斯潘塞·加塞(Herbert Spencer Gasser,1888年7月5日-1963年5月11日)是一位美國生理學家,于1944年因為關于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研究,而獲得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介加塞的主要研究項目是和厄蘭格一起進行的神經電生理學研究。他們根據陰極射線示波器改良制造的增輻器,能準確地進行單個神經纖維活動電位的正確波形記錄,他們對所獲得的神經電位波進行分析,除了發... [閱讀全文]
摘要:約瑟夫·厄爾蘭格(Joseph Erlanger,1874年1月5日-1965年12月5日)逝世于密蘇里州的圣露意絲。是一位美國生理學家,由于發現了多種不同的神經纖維,而獲得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平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化學,獲得理學士學位。后進入霍普金斯大學進修醫學,189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先在霍普金斯大學任教。1906年成為威斯康星大學生理學教授。1910年轉到圣·路易斯... [閱讀全文]
摘要:錢恩(Chain,Ernst Boris),德國-英國生物化學家。1906年6月19日生于德國柏林;1979年8月12日卒于愛爾蘭。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并沒有受輿論的蒙蔽而將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弗萊明一人,作為弗萊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錢恩與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人物生平人物背景錢恩是一位化學家的兒子,他曾在柏林學習,1930年畢業于腓特烈-威廉大學。因為具有猶太人血統,所以錢恩在納粹黨掌... [閱讀全文]
摘要:張統,三國時曹魏官吏。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張遼之孫。張虎之子。張虎去世后,張統繼承了晉陽侯的爵位 。 [閱讀全文]
摘要:張汛,生卒年不詳,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區大夫莊)人。張遼之兄,三國時期曹魏官員。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時,張遼轉封前將軍。朝廷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 [閱讀全文]
摘要:劉曄少子。初為選部郎,后出為平原(今山東平原南)太守,尋被斬。為人善論縱橫,好為大言,故致殺身。人物簡介劉陶,劉曄之子,效命勢力:曹魏 官至:平原太守生卒年:?~255父親:劉曄,效命:曹魏,主公:曹爽相關介紹《三國志·劉曄傳》裴松之注引《傅子》稱劉陶:陶字季冶,善名稱,有大辯。曹爽時為選部郎,鄧飏之徒稱之以為伊呂。當此之時,其人意陵青云,謂玄曰:"仲尼不圣。何以知其然?智者圖國;天下群愚,如弄一... [閱讀全文]
摘要:三國時,蜀漢張飛手下部將。蜀漢章武元年,劉備伐吳,張飛率軍從閬中前往江州,出發前,張達與范疆殺死張飛,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基本信息三國時蜀張飛部將。蜀章武元年。出處文學形象《三國志》:"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在《三國演義》中,初為蜀車騎將軍張飛部下末將。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飛命疆與張達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 [閱讀全文]
摘要:小說《三國演義》里的人物,曹操麾下將領。屬夏侯惇部、蔡陽外甥,據守黃河渡口關隘。關羽欲渡黃河去與劉備見面,秦琪不從,并口出狂言,被關羽殺死。《三國演義》角色形象秦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見于正史記載。《三國演義》中夏侯惇部將,蔡陽外甥,負責駐守黃河渡口,關羽要渡黃河去尋劉備,秦琪不給予船,被關羽一刀斬下首級。秦琪被殺后,其舅蔡陽追殺關羽至古城(當時張飛駐守),張飛誤以為關羽已經投靠曹操,不... [閱讀全文]
摘要:淳于導,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曹仁部下將士;使大刀。他在長坂坡被趙云一個回合斬落馬下。角色經歷淳于導在長坂坡抓住糜竺,正要去獻功時,被趙云碰見,只一個回合就被斬落馬下。相關段落(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云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余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 [閱讀全文]
摘要:黃奎是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黃琬之子,與進京的馬騰一同密謀殺曹操,后因事機敗露而全家被斬。人物設定黃奎,字宗文(嘉靖本有,毛本無)。是歷史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其人以及事跡不見正史記載。人物經歷卷十二 第一一四回 耒陽張飛薦鳳雛忽值曹操催督起軍,又遣門下侍郎黃奎為行軍參謀。請黃奎議行兵之事,置酒痛飲。奎酒半酣而言曰:"吾父黃琬死于李傕、郭汜之難,是吾心切齒之仇,誓誅反國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