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
摘要:基督教圣誕節前夜。又稱圣誕夜。平安夜是基督教圣誕節日的一部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一般把每年的12月25日作為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此前一天的晚上被稱為平安夜或圣誕夜。東正教由于歷法不同則在每年的1月6日或7日(即儒略歷的12月25日)慶祝耶穌的誕生。圣誕假期一般從12月24日平安夜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在平安夜,通常每個基督徒家庭團聚在一起,擺設圣誕樹、共進圣誕晚餐、互贈禮品。同時按照教會的傳統,... [閱讀全文]
摘要:基督教圣誕節前夜。又稱圣誕夜。平安夜是基督教圣誕節日的一部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一般把每年的12月25日作為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此前一天的晚上被稱為平安夜或圣誕夜。東正教由于歷法不同則在每年的1月6日或7日(即儒略歷的12月25日)慶祝耶穌的誕生。圣誕假期一般從12月24日平安夜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在平安夜,通常每個基督徒家庭團聚在一起,擺設圣誕樹、共進圣誕晚餐、互贈禮品。同時按照教會的傳統,... [閱讀全文]
摘要:人們往往認為12月25日的圣誕節和耶穌的誕生有關,然而事實上《圣經》中并沒有提到過耶穌的具體出生日期。3世紀,羅馬帝國在當時尚未接受基督教,但是他們會在12月25日這天慶祝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羅馬人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392年,狄奧多西在位時期,正式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440年,羅馬教廷正式... [閱讀全文]
摘要:眾所周知,圣誕節是慶祝圣嬰耶穌基督降臨人間的節日,是西方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大凡過年過節,人們都離不了吃吃喝喝。國人如此,外國人也概莫能外。西方人過圣誕節,同樣講究在圣誕夜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同樣是大魚、大肉、大酒,“吃吃喝喝過大年”。圣誕大餐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那時的人們從12月17日開始、用長達一周的祭餐來歡宴農神——地球的主宰者。后來,羅馬人的尼凱爾教會把一年一度的“農神祭宴”改... [閱讀全文]
摘要:世界上較大的珊瑚環礁島。位于基里巴斯東部,由一個個珊瑚島相接而成。陸地面積364平方千米,中間有一個335平方千米的礁湖。因1777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在圣誕節發現此島,故名“圣誕島”。1957年5月15日,英國曾在這里進行熱核試驗。基礎設施在基里巴斯各島礁中是比較完善的,現已成為太平洋中的重要旅游地。 [閱讀全文]
摘要:與天主教和東正教并稱的三大宗派之一。由16世紀德國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形成。在中國“基督教”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流派。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基督新教。為了便于認識,常用“基督教”稱基督新教,而對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則以“基督宗教”來統稱。這里所使用的“基督教”,即基督新教。清光緒三年(1877),基督教中華內地會派遣傳教士祝名揚、麥卡悌等到貴陽傳教... [閱讀全文]
摘要:基督教紀念和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重要節日。又稱主降生節、耶穌圣誕瞻禮、耶穌圣誕節?!妒ソ洝穼σd的生日并無記載。羅馬教會在354年規定,每年的12月25日是耶穌基督誕生的紀念日,據說是為了和羅馬帝國當時的農神節以及太陽神誕辰的節日相一致。慶祝時間從12月24日持續到翌年的1月6日。12月24日稱為“圣誕夜”,為家庭團聚、共進圣誕晚餐、互贈禮品之時。圣誕樹為節日的必需之物,一般為小樅樹或者松樹,樹枝上...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城市。位于奧登林山南麓,瀕內卡河。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約16萬(2017)。平均海拔114米。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21.7℃,平均年降水量578毫米。1196年首見記載。后被定為萊茵普法爾茨選帝侯的都城。1386年創辦德國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同時大力擴建宮邸,使海德堡成為中歐名城,歐洲文化的一個中心。1622年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中被毀壞,1...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西北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城市。德國最大的鋼城,世界最大的內河港。位于魯爾河與萊茵河交匯處,萊茵河兩岸,市中心和大部分行政區都在河的右岸。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49.86萬(2018)。9世紀設居民點。1290年設自由市。1407~1595年為漢薩同盟成員。自19世紀中葉隨著魯爾區的興起,工業發展很快。1905年和1929年兩次將鄰近城鎮并入使市區擴大,1933年有44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僅次于柏林的城市州。位于德國北部,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的入??谔?,距北海110千米。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182.24萬(2016)。市內地勢平坦,最高海拔116米,平均海拔僅6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濕多霧,秋冬季節會出現暴風雨,年平均氣溫9℃,1月和7月平均氣溫各為0℃和17℃,平均年降水量774毫米。城內河流、河道眾多,有2500座以上橋梁,是歐洲橋梁最多的...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東部薩克森州城市。最大的出版中心,知名的會展業城市。位于萊比錫盆地中央,埃爾斯特河和普萊瑟河交匯處,北德平原最南端,柏林西南方160千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8℃,平均年降水量559毫米。面積297.36平方千米,人口58.79萬(2018)。7世紀索布人始建村莊,索布語意為“種有菩提樹的地方”。1015年首見于史籍。1160年建市。因地處歐...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州。位于德國的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扼東西歐交通要沖,東距波蘭約60千米,北距波羅的海180千米,南距捷克190千米。面積891平方千米,人口374.81萬(2018)。地處北德平原,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市區在施普雷河匯入哈弗爾河口處,施普雷河穿過市區中央,哈弗爾河流貫城市西部形成哈弗爾湖泊群,市區東部有米格爾等湖群。大湖作為城市水源,森林分布其間,被譽為“森林與湖泊... [閱讀全文]
摘要:匈牙利首都,全國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跨多瑙河中游兩岸,西岸是布達,東岸是佩斯。面積525平方千米,人口177萬(2021)。全市劃分23個區。布達建于外多瑙山地的邊緣坡地上,前臨多瑙河,背負海拔350~550米的山丘,附近山麓有120多處溫泉。佩斯地處多瑙河階地面上,地勢平坦,海拔約115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1.1℃,7月22.2℃。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城市附近的多瑙河寬... [閱讀全文]
摘要:捷克首都,中波希米亞州首府。位于捷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擁有重要地位。面積496平方千米,人口131萬(2019)。海拔200~300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0.5℃,7月17.9℃。平均年降水量508毫米。原為伏爾塔瓦河上的渡口,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相繼在此定居。9世紀下半葉普熱美斯王朝在此建費塞拉德城堡。10世紀成為波希米亞王國都城和商業、貿易... [閱讀全文]
摘要:波蘭首都,全國最大城市,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位于華沙平原中部,跨維斯瓦河中游兩岸。面積約515.4平方千米,人口179.07萬(2019)。城市附近為波狀起伏的冰磧平原,海拔90~116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1℃,1月平均氣溫?3.5℃,7月19.2℃。平均年降水量542毫米,2/3集中于夏季。13世紀末始建于維斯瓦河西岸。14世紀城市初具規模。15世紀成為馬佐夫舍省首府,1611... [閱讀全文]
摘要:格陵蘭島(丹麥語:Gr?nland;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英語:Greenland)位于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自治領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格陵蘭島地處于北美洲與歐洲的交界處,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與加拿大隔海峽相望,北部瀕臨北冰洋,南部瀕臨大西洋,東部通過丹麥海峽與歐洲的冰島隔海相望。從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韋爾... [閱讀全文]